很快,監紀司的戰後統計報告出來了。
這一次的河邊阻擊戰,第二鎮兵馬大獲全勝,總共斬殺陳邦傅部近三千五百餘人,逃走兩千六百餘人,俘虜的陳邦傅部兵馬,足有近兩萬四千名,繳獲的軍械與旗號,更不可其數。
除此之外,最大的勝利,便是射殺了陳邦傅之子陳曾禹。
當然,此戰沒有抓住主將陳邦傅,讓這廝南逃而去,還是一件頗令人遺憾的事情。
接下來,在打掃完戰場後,這第二鎮鎮長馮厚敦,便押著這兩萬四千餘名俘虜,一路折向東北,前去貴陽。
押這批俘虜北去的目的,自是為了更好的勸降。
第二天中午,這兩鎮兵馬,押著這批一萬兩千人的俘虜,達到貴陽城下。
此時,曾英的第四鎮兵馬,與劉文秀的三萬輔兵,早已先期抵達貴陽城下,將偌大一座貴陽城,給圍得水洩不通。
此時那守將貴陽總兵焦璉,在一眾護親兵的保護下,佇立於貴陽城頭,他遠眺西南,頓是一臉悲色。
因為他已從千里鏡中清楚地看到了,那從南面歸來的各鎮兵馬,以及他們押送的大批俘虜。
看來,陳邦傅的三萬入援兵馬,已然徹底完了。
自己這貴陽城,再想要等到援兵,怕是根本不可能了。
焦璉心下感嘆連連,而從西南面押著俘虜趕來的第二鎮兵馬,已然擺出整齊的隊型,步步趨逼於貴陽城之下。
見得馮厚敦的第二鎮兵馬,押著大批的俘虜到來,另外的圍城的兵馬,立時大聲歡呼起來。
他們喊聲震天,氣勢迫人,令城上的守軍,愈發心驚膽顫。
第四鎮鎮長曾英與大西國大將劉文秀,一齊微笑前來,迎接馮厚敦的到來。
三人客套虛禮言畢,曾英便低聲言道:“馮鎮長,我等自圍了此城,曾派人前去勸降,不料這貴陽總兵焦璉,卻是端的死硬之輩,定要拼死守城,不願出降,著實令人可恨呢。”
他一說完,劉文秀亦道:“是啊,這廝口齒強硬,說什麼定要與貴陽城同生共死,決不做屈膝投降之事,這般愚忠模樣,實是可嘆又可悲。”
聽得二人這般言語,馮厚敦皺眉道:“可惜,這貴陽守將焦璉,似乎與皇帝陛下相熟呢。陛下在出徵之前,曾特意對我交待,這焦璉儘量不要殺他,或迫其投降,或將其生擒,俱是好的。我等若是硬攻,將這廝給當場打殺了,只怕陛下聞之,心中必然不樂。不若且待本鎮出馬,再親去勸他一番,看看可行否。”
馮厚敦與二人商議既定,隨即親自出馬,前去城下勸降。
隨後,很快在城頭的守軍就都看到,從圍城的兵馬之中,有一名大將模樣的人,在數十名精銳騎兵的拱衛下,從陣中急急策馬而出。他們快速來到了護城河邊,甫一立定,便立即向城頭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