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王明的安排下,黃澍從武昌運來的價值六百餘萬的錢財輜重,王明皆全部笑納。
有了一大筆錢糧,王明在鄂西用兵,手頭上可就寬裕得多了。
他隨即下達旨令,鑑於施州衛已有新建的第七鎮駐守,故可讓原本駐守施州衛的第四鎮兵馬,在鎮長曾英的統領,從施州衛出發,緊急趕往荊州長陽縣。
王明要求,曾英的第四鎮兵馬,立即趕赴荊州長陽縣,與正駐守夷陵州的郝效忠的第一鎮兵馬,合在一處,共同對抗清軍即將到來的進攻。
他憑直覺也能猜到,現在北路的清軍阿濟格部,在鄖陽折損兵馬大受挫折後,暫時難以行動。故清軍接下來的進攻重點,便是從東往西,進攻荊州府。
若清虜能順利拿下荊州,那他們接下來必會集中兵力,全力猛攻東川,這是太子王明絕不願看到的結果。
所以,為了順利守住荊州,僅有每一鎮的兩萬四千兵馬,只恐不夠,唯有另外再派上一隻輔助兵力,方可如先前在鄖陽府一般,互為犄角,以為照應,將這荊州一帶牢牢守住。
除此之外,為了確保荊州順利得守,王明還下令,讓黃得功的第三鎮南下,來到鄖陽府與荊州府、襄陽府三府交界的房縣一帶駐守,從而確保有足夠的後備兵力,可以應對清軍大舉來攻的緊急局面。
至於黃得功部原先駐守的竹山縣城,則由馮厚敦的第二鎮兵馬分兵駐守。
反正經過了先前的那場殘酷的竹山縣城入援戰,阿濟格部基本被打殘,再無能力南下威脅到太子兵馬設立的防線,所以,現在黃茅關與竹山縣城,儘可皆交給馮厚敦的第二鎮兵馬。
而馮厚敦的第二鎮兵馬,因為在上次作戰中損失巨大,這樣的安排,正好讓他們利用現在的戰爭空隙,好好地休整補充,等待下一次的激烈戰鬥。
王明這邊緊張地調兵,清軍那邊,亦是動作連連。
中路清軍,有如風捲殘雲一般,將襄陽府、承天府與德安府等鄂中地帶,全部鯨吞完畢後,便在平西王吳三桂的帶領下,一路領兵西進,直取荊州。
自攻入荊州地界以來,這平西王吳三桂的十萬兵馬,其進軍速度,亦是順暢無比。
因為諸如監利、石首、公安等處的左軍,盡皆逃散,就連百姓者逃了個七七八八,基本就是一座空城,所有吳三桂部基本不費吹灰之力,就順利攻取。
甚至如荊州的府城江陵,以及通往鄂西的重鎮宜都,都被左軍徹底放棄,裡面的輜重,不是燒掉,就是全部早早撤往鄂西一帶,故這些地方,亦是處於基本不設防的狀態,讓洶湧前來的吳三桂部兵馬,一舉佔據。
這樣望風而下勢若破竹的戰疛,讓左軍上下,處於一種膨脹到了極點的狂妄之中。
故接下來,為了迅速掃滅殘餘左軍,拿下整個鄂西,奪取這攻川的第一功。吳三桂決定,分兵數路,一同出擊,迅速拿下整個荊州府,從而直抵鄂西邊境,再相機進攻東川。
飄飄然的他,絕對不會想到,這個心切又草率的決定,最終會讓他付出慘痛至極的代價。
此時,在吳三桂的十萬兵馬中,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頭的,便是他手下的得力大將,王屏藩。
王屏藩,盛京人,明末清初是,乃是平西王吳三桂部下一員名將。史書認為,王屏藩武藝絕倫,藝高膽大,乃是吳三桂軍中最厲害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