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命令既下,手下的各鎮兵馬,立即開始按其指令,開始緊急行動。
按其指令,郝效忠的第一鎮兵馬,從重慶府城趕赴荊州府。
曾英的第四鎮兵馬,從播州趕赴施州衛。
其中,行動最為迅速的,卻是正在夔州休整的馮厚敦第二鎮與黃得功第三鎮兵馬,他們從夔州出發,一路緊急趕往鄖陽府。
饒是太子兵馬行動如此迅速,這鄖陽府一帶的左軍,在清軍統帥阿濟格的猛攻之下,已是頻頻失守。
他們自失了上津縣以來,又先後失去了鄖西縣,鄖陽府城,只得向南潰去,退守竹山縣與黃茅關這兩處相近的地界。
攻勢凌厲的清軍,自然不會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他們立即率部緊追,想要再趁機奪下這兩處緊要地方,再一舉拿下整個鄖陽府。
是啊,楚軍已然毫無鬥志,全軍潰散,自己不趁機猛追,更待何時!
而在清軍一路狂追之時,太子派出的兩鎮兵馬,一入鄖陽地界,隨即開始分頭行動。
由馮厚敦統領的第二鎮,徑自開赴黃茅關,黃得功統領的第三鎮,則徑往竹山縣城。
兩鎮兵馬一路疾行,不敢稍歇,終於清軍趕到的前一天,到了這兩處地方。
見到太子兵馬的到來,那些退守於此處的楚軍潰兵,原本惶惶不可終日,正想著要隨時棄關而去,而在這危急之時,忽見到太子兵馬緊急趕來,一眾人等,皆是狂喜。
對於他們來說,這兩鎮兵馬的到來,無異於是久旱見雨霖,拔雲見日月。
於是,兩鎮兵馬順利地接管了防務,開始準備應對敵軍的進攻。
現在這兩鎮兵馬,因為太子最新的改制與補充,每鎮兵馬的人數,皆比原來翻了一倍,皆是達到了兩萬四千人。
其中的兵力分佈為:作為主力近戰的甲營,也就是陷陣營,其兵力為八千人,作為次級作戰的乙營與丙營,則分別為五千人,至於後勤與輔助作戰的輔兵營,則人數為六千人。
因為大大增強每營兵馬的人數,所以現在每一鎮的兵力,都能更好地對抗敵軍,可以有足夠的能力,憑著自身兵力來獨擋一面。
所以,無論是駐守竹山縣城的第三鎮,還是駐守黃茅關的第二鎮,對於迎戰清軍的入攻,俱是信心滿滿。
在聞得清軍的進攻動向後,他們悄悄地設立了一個作戰計劃。用黃得功的說法來講,就是要給一路猛攻的清軍,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路尾追的十萬清軍,其前部追擊五千騎兵,由固山額真都類統領,有如一股平地捲起的狂飆,向楚軍潰兵狂追而去。
於是,他們一路南下,幾乎沒有遇上任何值得稱道的對手,就順利地來到了堵水河畔的方城山。
站在峽谷的入口處,一時間,都類心下,卻是莫名猶豫。
若全軍涉險穿過峽谷,只怕會有遭遇敵軍伏擊的可能。
但就在這時,前部兵馬又來稟報,說在這峽谷入口處,猶可隱約見到潰逃的楚軍的旗幟正在山谷閃現,似有大批的潰兵正在其中艱難穿行。
聽到這個訊息,原本心下猶豫的都類,頓是心下又癢癢得緊。
好麼,好不容易才在這裡追上了潰逃的楚軍兵馬,若就此放他們逃跑離開,未免太過可惜。
如果能在這峽谷之中,一口氣追上他們,將他們徹底消滅,豈非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