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心下焦慮,一時間,竟不知何去何從。
他苦思一陣,方想了個應對之策。
他立即給皇帝張獻忠回信,把太子王明的關門打狗計劃,在信中全盤告訴了他。
並且在信中,孫可望對張獻忠說,現在龍安府城局勢緊急,估計清軍還暫時不會南下,所以自己不會率領全體部眾,一齊轉向石門城。
但是,為了確保在石門城治療的皇帝張獻忠,有更多的兵馬護衛守城,孫可望決定,從自己的五萬部眾之中分出兩萬,前去守衛石門城,以盡兒臣的本份。
而他自己,則是統領剩下的三萬兵馬,緊急趕去龍安府城北面,奪取清軍防衛薄弱的杲陽關。
孫可望向張獻忠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力奪取杲陽關,給清軍來一個關門打狗,最終迫使他們不戰自潰。
寫了信件,孫可望先行打發使者回去,讓他們速速回返石門城稟報,讓皇帝張獻忠安心。
隨後,他將五萬兵馬,擇選精銳三萬由自己統領,去襲奪杲陽關。另外選剩的兩萬,則由一名裨將統領,轉向西南,一路前往石門城。
在領軍出發時,孫可望又給李定國覆信,告訴他,自己正帶著三萬精銳,緊急趕赴杲陽關。
孫可望統兵疾進,不捨晝夜,一路只管往杲陽關猛趕。
因為舍了兩萬稍弱的兵馬,以及分出了許多笨重的行李,全軍行走的速度,反而大大加快。孫可望估計,頂多兩天時間,一路疾行的本部兵馬,便可抵達杲陽關下。
孫可望率部疾行,在從青川所通往青川所的路上,黃得功統領的兩鎮合兵,亦在疾疾趕路。
他按太子的命令,讓第二鎮鎮長馮厚敦,領著第二鎮丙營弩兵,暫且駐守青川所。而他則統領了第三鎮的全部兵馬,以及第二鎮甲營的重甲步兵,還有乙營的弩兵,一道西行,緊急趕赴青川所。
至於第二鎮的那營輔兵,因為正押著近五萬青壯前往夔州,待他們返回後,亦同樣留守青川所中。
黃得功部兵馬,以最快的速度一路疾行,終於在五天之後,趕到了青川所處。
不出所料,此時的青川所,果然駐防兵力薄弱,僅有六百名清軍駐守。
再加上先前投降的兩百名大西軍老弱,總共不到八百名守兵。
而這六百多名清軍,多是上次在與艾能奇部對戰時的傷兵,因其不能再繼續征戰,故豪格要他們駐守青川所,順便在此休養。
這段時間以來,這支守衛的清軍一直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從上到下,心態俱是鬆懈至極。
所有人都在想著,這個偏遠的青川所,在被清軍奪取之後,應該是直到豪格率部返歸之前,都不會有任何戰事了。
可以說,守關的清軍是在完全沒有任何防備的狀態下,卻等來了黃得功遠道而來的突襲兵馬。
見到遠處的地平線上,忽地湧出大批打著明軍旗號的兵馬,他們頓是大驚失色。
守軍的清將,立即派出信使南下報信,把明軍到來的訊息,向豪格緊急稟報。
南去的信使,才剛剛出關,黃得功便已帶著部眾帶到青川所外,將這座小小的關所北面,給徹底圍住。
見到關外人數將近兩萬,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的明軍兵馬,守關的清將,頓是大駭不已。
現在他要考慮的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明軍大舉圍關的情況下,究竟是戰,還是撤?
對於這個問題,這名清將卻是決心難下。
因為他並不知道,這支遠來的明軍兵馬,其真實戰力究竟如何,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地拿下關所。
於是,為了幫助這名清將痛下決心,黃得功下令,將隨軍帶來的三百門拋石機,一齊列在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