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的兵馬洶湧入城,迅速接管了達州軍務。
接下來,便是出榜安民,封點府庫,清查降兵與人口。
很快,監紀司的文官們驚喜地發現,這達州城被劉進忠苦心經營多年,城中積蓄倒是頗多,共有糧草三十餘萬石,存銀三十三萬六千兩,綢緞布疋約三千餘區,另有軍械器具上萬件。
好傢伙,劉進忠這廝,算是一番辛苦為他人做了嫁衣裳了。
而這樣的結果,等於是讓太子王明手中的可用積儲,直接翻了近一半。
這筆外財,平白入手,實在是太令人舒爽了。
而且,自此之後,整個東川之地,終於徹底地落入了太子手中,算是金甌無缺。
王明得到訊息,心下亦是欣喜非常。他隨即下令,讓在阻擊劉進忠之戰中,受損有近千人的第二鎮兵馬,留在達州一帶休整。而第一鎮與第三鎮兵馬,則押著全部的降兵與俘虜,一道回返夔州。
這次得到的降兵與俘虜,其數加起來,總共有兩萬餘人,可謂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要知道,王明的每一鎮兵馬,亦不過是一萬兩千人,這批降兵之數,竟可以直接擴充兩鎮兵馬了。
但是,王明卻並不打算,再度利用這些降兵來擴充兵馬。
因為,他現在的財政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在未得開闢新財路的情況下,王明現在僅能靠發行債券來左支右絀,維持現在的三鎮兵馬,已是十分不易。
在現有的三鎮兵馬足以自守的情況下,若再輕易擴編,只會讓財政壓力迅速增加到難以承受的地步,最後反而攪亂了自己原本按步就班的計劃。
所以,最終王明決定,讓這兩萬餘人的降兵與俘虜,暫且安排去鐵桃堡的鐵礦處,作為輔助匠人,以補充當地緊缺的勞力。
王明打算,對於這批降兵與俘虜,以後在鐵桃堡建成,桃花山鐵礦順利投產後,就讓他們成為當地各處工坊的匠人習作,連同他們的家屬一起,就此在當地紮根生產,便算是正式安頓下來了。
當然了,以後若是有機會要擴充兵馬,再從這些人招募,亦不為遲。
不過,為了安撫人心,這些降兵與俘虜,在前往鐵桃堡之前,每個人均得了數兩銀子作為轉業賞賜。
而帶著降兵開門獻降的主將郝搖旗與副將姚玉麟,則得到了更加豐厚的嘉賞。
除此之外,王明另給二人安排了員外郎的官職,算是給了這兩名降將一個好去處。
他這般安排關懷,讓這兩位達州城的主副將,皆是心下歡喜而滿足。
而就在王明安頓一眾降兵降將之際,那率領三百餘名騎兵一路西逃到大竹縣地界的劉進忠,卻並沒有繼續西進前往大竹縣城,而是沿東流溪北上,一路前往保寧府地界。
原來,這位大西軍大將劉進忠,在經歷了此番江邊大敗後,已然不敢再去回見張獻忠,而是打算就此率部北逃,另投新主。
是啊,想要保全腦袋,他又怎麼還敢去見這大西國皇帝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