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明債券之事既定,王明隨即下令,著戶部立即設計樣式出來。
兩天後,戶部的史可法,拿來了一份設計草圖。
這份草圖,其實是由王明初步擬定,再交於戶司填充相關細節。
王明看到,戶部呈上的的大明債券,用優良的苧麻紙印刷而成。
其大小,倒與現代社會的百元人民幣尺寸大致相同,正面印的是一隻鱗甲飛動的盤龍,上下左右分印大明債券四字。
而其反面,則是印了一段話:“本債券一份抵銀一兩,一年後一份取息半錢,由戶司直接支付。此券蓋章為效,遺失不補。”此段話的周圍,則環以花草,以為裝飾。
對這份設計,王明心下還算滿意。
本來,他是打算如後世一般,在債券上設計防偽標記之類的圖案,但這一點,對於明末落後的印刷術來說,未免要求太高。
那麼,該如何防止有人仿製呢?
在現代社會,債券防偽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如是觸控法,對比法,透視法,放大法,熒光法,水浸法等等,但這些鑑定手段,都是建立在現代印刷術的高水平之上,才可實施。而現在的王明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王明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
那就是這些債券,如要被官府承認,則一個是需要戶司蓋章,一個需要檢驗蓋章,以及王明本人的私印蓋章。
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個三章俱全,且鑑定無誤的情況下,官府才會承認債券為真實之物。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這樣的話,也有奸徒可以仿製章印,用來混淆真假。
所以,王明本人的私印蓋章,是他苦心琢磨,從前世借鑑而來的產物。
也就是說,王明的私印章,並不是普通的大紅蓋章,而是一枚鋼印章。
這是王明為了防偽,而專門令器械司精心研製的一種印章。
這種輕便型鋼印章,雖然頗為精密,但有王明作為技術指導,真正製作起來,也沒有太大的麻煩。
其印章部件,主要有手壓桿,滾動輪,鎖定裝置,彈簧夾,鋼印模組,以及外殼支架等部件構成。
具體的使用方法,是在操作時,將手壓桿的一端滑動鎖定裝置開啟,使手壓桿抬起,鋼印彈簧夾從支架後部取出,插入支架前部開槽內,並由固定槽固定,把要蓋章的檔案放入上下模組中間,然後將手壓桿向下壓緊,檔案印製過程完結。
其實,這大明債券紙張獨特,且無論正反面,均有繁雜的的圖案設計,哪怕光是要仿做到這一步,便會極為艱難。
更何況,現在又有了個這個遠超時代的鋼印蓋章,縱有奸徒想要做假,亦是根本不可能了。
債券設計既定,接下來,王明手下的宣傳機器開始發動。
在其治的每個州鎮,都開始到處大肆張貼布告,廣為宣揚。
與此同時,戶司還派了一批人手,前去各個州縣的茶樓酒肆之中,四下宣揚購買大明債券的好處。
一時間,王明的這項新政策,立時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