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這句話,讓多鐸為之一愣。
而伏跪於地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心下卻是震駭不已。
不是吧?
這個來路不明的所謂太子,這個已然遠竄東川的太子,這個馬士英前些時日,還信誓旦旦要加以剿滅的假太子,怎麼在今天,竟會得到馬士英這般評價,這,這是什麼緣故?
他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目光,轉頭望向一旁的馬士英。
對弘光皇帝投來的目光,馬士英卻似全然無察。
他平靜地與多鐸對視,一副從容鎮定的模樣。
“馬士英,你所說的那太子朱慈烺,可不就是那不知來歷的雜種麼?”多鐸反應過來,隨即大笑道:“本王聽聞,這廝自稱太子,好不容易南逃到南京,卻是無人知其來歷。為求何命,不得已,只得潛逃到九江,後來又遠竄去了東川。這般宵小人物,竟被你這般看重,豈非笑談乎?”
他一語說完,又是撫掌大笑。
而帳中如趙之龍等人,亦是附合而笑。
只有那伏跪於地的弘光皇帝,卻是一臉尷尬,面色羞赧之極。
見帳中眾中盡皆取笑,馬士英卻猶是平靜得很。
他哈哈一笑,對多鐸說道:“多鐸,你以為本輔所言,乃是笑談麼?在我看來,這位太子,卻必是中興我大明,滅亡爾等胡虜的英明君主!”
“哦?你何以這般認為?說來給本王聽聽。”多鐸斜著眼看他,一副饒有興趣的模樣。
“這位太子,雖是孤身南來,一時難以自證身份,但其能審時度勢,知道京城之地,乃是一山難容二虎,故在朝廷還未來得及對其痛下殺手之際,便搶先離開,來到九江一帶落腳。此番行事,足見其機敏過人。”
“隨後,太子在九江之地,打動當地部將,又吸納了大批人才,組建軍隊,完繕城防,成功打敗了左良玉的叛軍,此番作為,又足見其才能出眾。”
“接下來,太子被朝廷派往東川,又是僅憑一已之力,在那匪寇盤踞的東川,得以正式立足。隨後便接連打敗流寇,吞併州縣,開拓疆土,將大半個東川收入囊下。前段時間,更是將爾等清虜五千餘眾,全部消滅於太平縣外。這般不凡創舉,足見其統御智謀,堪為不世之出。而此番煊赫功業,更是大漲我大明之軍心士氣。本輔於今想來,亦覺蕩氣迴腸也!”
說到這裡,馬士英輕聲一嘆。
他扭過頭來,用極為複雜的眼光,看著地上伏跪的弘光皇帝。
“這樣傑出卓越的太子,假以時日,必會成為絕世英主。只不過,本輔已然效忠陛下與朝廷,對這太子所立之功業,雖是心下羨歎,卻還是隻能站在朝廷的立場上,成為他的對手。但現在,這大明君王既已背棄了江山與祖宗,自甘為蠻夷之囚徒以苟全性命,那本輔又還有何繼續效忠之理由呢?故而,本輔自當奉太子為正朔,為其宣揚頌讚,以盡臣子之本份也。”
馬士英說到這裡,忍不住又是一聲長嘆。
多鐸一臉冷峻之色,嘴角繃成一個陰狠的弧度。
而伏跪於地的弘光皇帝,則是滿面羞慚,幾乎不敢再抬頭。
馬士英轉頭望向多鐸,冷笑道:“多鐸,你等現在雖然打下南京,掃滅江南,並俘獲了這位弘光皇帝,但是你等切莫得意得太早了。以我觀之,以太子之傑出才能,必將重振國勢,中興大明。到時候,太子重整江山,捲土重來,親統大軍北伐,必將掃滅爾等蠻夷醜類,掃滅腥羶汙穢,再現我華夏萬世正統之基!”
聽到這裡,多鐸的臉色,已是愈發陰狠。
“多鐸!你聽好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本輔此番殉國,不過是比爾等先走幾步罷了。但某家之靈,元元不滅,必將在天上親眼看到,爾等舉國覆滅,醜類殄滅無遺的最終結局!”馬士英聲音漸漸高亢起來:“而你多鐸,則必將被太子斬掉虜頭,懸於城門,為天下所唾棄是也!”
“放屁!狗東西竟敢咒我大清,真真不知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