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弘光皇帝一行人,象一群被販賣的豬羊一般,被那些滿兵喝罵推打著,帶到了位於南京西邊,那豫親王的中軍大帳之處。
聽聞那滿兵統領和降官趙之龍,竟然真的帶回了逃跑的弘光皇帝,整個中軍大帳之中,頓是有如平靜的湖面上,驟然揚下一大把沙子一般,一片譁然。
原來,豫親王多鐸,對於投降而來的趙之龍,所提供的弘光皇帝可能會從地道逃走的這條情報,其實並不特別上心。
畢竟,在他看來,現在這南京城已然圍得有如鐵桶一般,弘光皇帝就算能從地道逃走,在整個南京外圍皆已被自己控制的情況下,他就算逃到城外,也未必能跑出自己的掌心。
不過,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心態,也為了不讓趙之龍這個新附降臣寒心,多鐸思慮一陣,還是決定派出一隻小隊伍,讓趙之龍帶路,去堵截圍逮那弘光皇帝。
沒想到,這隻小隊伍,竟真的在趙之龍的帶領下,一舉擒獲了弘光皇帝朱由崧,以及閣老兼大學士的馬士英,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樣訊息,自是讓多鐸喜出望外。
此時的南京,在阮大鋮與盧九德二人獻了西門城牆後,數十萬清軍一擁而入,已是順利拿下。
而城中的南明官員,如魏國公徐允爵,保國公張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安城伯張國才,洛中伯黃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駙馬齊贊元,大學士王鐸,尚書錢謙益,侍郎朱之臣、梁雲構、李綽等等,竟皆在皇宮外排隊獻降,實是令人不齒之至。
好在多鐸及時下達了止殺令,才讓這一眾投降的南明官員,得以保全性命與腦袋。
接下來,心情大好的多鐸,更是給各人一一賜爵賞官,令一眾投降的南明官員人人激動不已,個個高喊萬歲。
而那在城外便悄悄投降了清軍的忻城伯趙之龍,則是被多鐸令其重複原官,並授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這番恩寵待遇,令趙之龍欣喜若狂,他隨即更是表態效忠,要為大清盡效犬馬之勞。
於是,他立即提出,說自己已然獲有情報,可以一舉擒獲那弘光皇帝,再將其獻於大清,以展現自己這個新降之臣,對舊朝一刀兩斷,和對新朝的拳拳報效之心。
對他這般忠心表態,多鐸自是十分高興。
雖然他對此事並不熱心,但為了顯示自己對他的看重,還是派出了這支小部隊,讓他們在趙之龍的帶領下,去城外的那座破廟中,逮那位肥胖如豬的弘光皇帝朱由崧。
沒想到,原本以為只不過是個閒子的行動,最終卻是一舉成功捕獲了這位南明皇帝,倒是大在出乎了豫親王多鐸的預料。
他欣喜之餘,隨即下令,讓手下帶那弘光皇帝朱由崧,以及閣老馬士英,一齊來中軍大帳入見。
至於那些手下護衛與小太監,則全部暫且押下,到時再做計較。
很快,便有巴喀什兵來傳令,讓趙之龍帶入弘光皇帝與馬士英二人,一齊來中軍大帳之中,入見豫親王多鐸。
趙之龍一臉得色,領著垂頭喪氣的朱由崧與默然不語的馬士英,穿過營外的熙熙攘攘軍陣,來到那闊達數丈,由牛皮製成的中軍大帳之中。
入得帳來,三人便看到,多鐸正蹺著二郎腿,高踞虎頭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