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那毫侯李過,在侄兒李來亨的引領下,從太平縣城中踉蹌而出,前來參見太子王明。
在十步開外,遙遙見到正端坐馬背上,一臉微笑的太子王明,李過忽然有種說不出的恍惚感。
不過,這頭髮已是花白一片,神色更是憔悴不堪的李過,從侄兒李來亨手中掙開他那攙扶的手,在太子王明的馬下,顫顫跪下。
“在下李過,拜見太子殿下。”
李過伏地而拜,畢躬畢敬。
聽到李過這聲蒼老而疲憊的話語,見到這位大順皇帝李自成的侄兒,竟是這般滿臉病容憔悴,王明心下,不由得滿是感慨。
曾幾何時,這位毫侯李過,也與那新成立大順王朝一般,意氣豐發,朝氣蓬勃,在大順朝中地位顯赫,受人尊崇,乃是一位堪稱重量級的顯要人物。
結果呢,卻是萬萬沒想到,這大順王朝竟如此短命,才剛剛建國,就迅速夭折,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足以令人喟嘆!
而隨著大順的滅亡,這些大順朝的重要人物,亦是樹倒猢猻散,紛紛各奔前程去了。
其中,最無骨氣的如牛金星宋獻策之流,轉頭便去投效滿清,在其帳下屈膝效力,以求苟全榮華富貴與功名前途,實是令人不恥。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如李過之流,則是離開陝甘率部南下,以求重新獲得落腳之地。
當然,在其心下,亦是冀望能再遇明主,則自可重新投效,從而東山再起。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在明末這個殘酷的時代,想要真正得以實現,卻是極難。
畢竟,這明末時代,泥沙俱下,華夏腥羶,到處都是短視而無能的各地軍閥,想要尋得一位可以放心投效的明主,卻是有如大海撈針一般的艱難。
李過統領其下五千人馬,一路穿過漢中,徑來東川。這一路上,全軍將士士氣低落,挨餓受凍,又多遭山賊野匪之襲擊,故除了死傷者外,偷偷離隊者亦是極多,在其率部到達太平縣外時,兵馬數量已經少了五分之二,僅有三千餘眾了。
這太平縣城,因為前段時間,被西川張獻忠之部將劉進忠率部大肆擄掠過,已然大傷元氣,城中百姓所剩無幾,故一直處於一座幾乎廢棄的空城狀態。
只不過,這樣一座幾乎荒廢的空城,倒是正好給了一路行來的李過部眾,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落腳休養之地。全軍將士三千餘人,總算在這裡,得以安頓下來。
只不過,現在這太平縣城,雖然得以落腳,但是百姓稀少,土地貧瘠,李過及其部下想要活命,卻是不易。
接下來,好不容易站穩腳跟的李過,為求在這裡得以正式落腳,便想著要擴大地盤,於是李過親任統帥,帶兵攻打東邊峽口縣的扈九思。
結果沒想到,全軍將士正在準備攻城之際,身為主將的李過,卻因為一直身心憂勞又缺衣少穿之故,竟在攻城之前病倒,全軍士氣大挫,只得無奈撤軍,退守太平縣城。
不過這段時間,李過雖固守太平縣城,但其手下哨騎卻是沒有休息,皆派往太平縣城之外的各處地界,探查各地情況。
很快,他們就發現,那太子王明的部隊,正在大舉攻打峽口縣的扈九思部,得到訊息的李過,在驚訝之餘,心下不由得五味雜陳。
他立即想到,在太子重兵往攻的情況下,那兵馬稀少的扈九思部,必定難以支撐,估計會迅速被太子所消滅。而這位太子一旦滅了扈九思部,也許接下來,就要圖謀自己所在的太平縣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