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子王明的大力支援,閻應元立即開始組織九江城中的工匠,根據這最終審定的的圖紙,進行鋼弩的研發。
在王明安排此事下去後,卻同知蔡確興沖沖地跑來稟報,經過近十來天的製作,王明設計的拋石機,終於研製成功了。
王明大喜,立即前去參觀。
他看到,那門已制好的投石機,吊杆長約6米,下端的平衡重錘,約為5噸左右,差不多是歐洲大型投石機的四分之一大小,倒是與自己的圖紙頗為相似。
此時,蔡確已命人將一枚六十斤重的碩大震天雷搬來,準備好好地演示一番給太子看。
幾個輔兵手忙腳亂地扳動絞盤,放下吊杆,復將那枚碩大滾圓的震天雷裝上,便立即引燃了火繩。
引線快速地燃燒,閃著紅色火頭的四十公斤重的碩大震天雷,帶著沉悶的嘯音,向著三百步外的一片廢棄房屋飛去。
“砰!”
一聲震聾耳朵的爆炸聲裡,大團明黃色火焰,伴隨著濃烈的白霧一同閃現,強烈的氣浪與衝擊波,將震天雷附近的大批廢棄房屋,炸了個四分五裂,殘磚碎瓦有如紙片般呈環狀四處掀飛,在地上留了一個直徑達五米多的巨大深坑!
“很好!效果非常棒!就依此物,再造個七八十架!那六十斤重的巨型震天雷,亦要多多配備,保證能足量使用。”王明感受到腳底猶有的微微震顫,一臉激動地向蔡確下令。
蔡確滿心歡喜,拱手回道;“在下謹遵太子都督令!”
拋石機研製成功,讓王明心下十分喜悅,他知道,現在只要這鋼弩研製成功,自己所料想的手下軍兵,便可初步成型了。
因為研發鋼弩關係建軍根本,意義十分重大,王明自己,亦是時時加以關注,不時催問進度,跟進研發效果。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經過了十五六天的鑽研與除錯後,九江城中的鐵匠在多次試驗後,終於成功地試製出了第一把,按王明所畫圖紙製成的鋼弩。
此弩一成,負責此事的閻應元,亦是長出了一口氣。
他親攜此弩,來到九江城官署中,鄭重地交到了王明手裡。
接過這手感頗佳,製作精良,光滑精緻,閃耀著上好鋼鐵那銀灰色澤的鋼弩,一臉欣喜的王明,心下卻是莫名感慨。
自己不過是畫出圖紙,這研製鋼弩的主要工作,基本皆是由閻應元來完成,此人能在兩週多的時間裡,就成功造出此物,由此可見,手中有優秀人才是多麼地重要。
他看到,這鋼弩的弓板,用精鋼鉚釘固定在另一塊做成平底“u”形的精鋼板上,u形鐵板緊緊地夾住鋼製彎臂上,並用鋼銷貫穿鉚牢。
而這鋼弩的弩臂,由寸五厚寸八大的硬木做成,極為堅硬緻密,外面另刷了一層清漆,防水效能亦是極佳。
整個弓弩臂細緻光滑,每個轉角全以圓弧過渡。弩臂上平面開有三條三分半寬的箭槽,前下端裝了個鋼鐙,用以踩腳拉弦。
在弩臂上前端和中後部箭槽下,則是從側邊各挖了一個五分大一寸長的方孔,孔內緊緊壓入打磨成長方體的吸鐵石。弩臂最前端裝了精鋼片做成的準星,後部豎立一塊中間開槽的厚鋼片和可以升降的精鋼彈片,彈片上方,開了個約一分大的缺口,作為望山。
弩臂後部而在彎下手把的前方,則裝有彈力鋼製懸扣,這個地方也稱為懸刀,是扣發弩機的地方,上方則露出精鋼製成的卡簧。懸刀的弩臂側邊還有個鎖,只要撥上鎖就扣不動懸刀,從而防止誤發走火,十分安全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