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登上富豪榜對林子軒的影響不大,一方面影視文化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佔比不大,另一方面好夢公司公開透明的做法贏得了民眾的信任。
大家知道了好夢公司怎麼賺錢,賺了多少錢,沒有了神秘感。
一旦少了神秘感,媒體和大眾就會失去興趣,他們更願意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訊息,如此才有新鮮感。
當然,作為社會名人,記者也不會忽略林子軒的存在。
有記者就富豪榜詢問了他的意見,大部分上榜的富豪對這個榜單都沒有好感。
“我覺得應該用客觀的態度看待這份榜單,不需要過於重視和炒作,它只是一個記錄性質的統計結果。可以預見,今後類似的榜單會有很多,甚至是氾濫成災,習慣就好。”林子軒回應道。
這並非是無的放矢,有訊息稱胡閏和《福布斯》雜誌鬧翻了。
美國《福布斯》雜誌今後不再和胡閏合作,他們將在華國設立辦事處,用自己的調查員製作福布斯華國富豪榜。
同時推出一系列的商業計劃,打造品牌。
胡閏的富豪榜能夠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著《福布斯》雜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讀者認可雜誌的專業性,相信榜單的公信度。
離開了《福布斯》,胡閏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林子軒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胡閏和《福布斯》雜誌分手是遲早的事兒。
胡閏是一名投機主義者,他不滿足於調查員的小角色,想做出一番事業。
在這個過程中,他打著《福布斯》雜誌的旗號,讓國內的媒體以為他是《福布斯》雜誌在華國的負責人。
甚至用《福布斯》雜誌的名義出版圖書,推銷自己的觀點,提升名氣。
與此同時,他藉助榜單帶來的名氣增強在《福布斯》雜誌面前的地位,想從調查員轉變為合作伙伴,左右逢源。
《福布斯》雜誌看到了富豪榜在華國的影響力和可操作性,他們有製作這類榜單的豐富經驗,還有可能從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於是,他們果斷的把胡閏一腳踢開。
胡閏沒有退縮,他對記者表達了把榜單繼續做下去的決心,也就是說,明年國內將出現兩份富豪榜。
老外們為了利益勾心鬥角,讓國內媒體熱鬧了一陣。
老百姓在看熱鬧的同時,也能逐漸明白,富豪榜不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十一月初,劉德樺來到京城為《無間道》的最後一部做宣傳。
劉德樺的心情不錯,這部系列電影讓他的演藝事業再攀高峰。
此外,他和麥紹堂的官司達成庭外和解,以他退出天幕公司作為了結,對於這樣的結果,他很滿意。
他只是一名藝人,或者說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藝人,但和資本大鱷無法抗衡。
說起來很無奈,就算是劉德樺這樣的大明星,在資本面前也是無能為力,需要妥協和退讓,這是兩種不同的遊戲玩法。
明星看起來風光,得到無數粉絲的崇拜,實際上還是受到商業利益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