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正是華國的學校開學的季節。
小雪吃過早飯,揹著小書包,早早的等在衚衕口,望著校車過來的方向。
她想早點兒和好朋友見面,分享各自的快樂,這個暑假她過的很充實,和爸爸媽媽到國外玩了一陣子。
她在電話裡聽說小芳報了鋼琴班,每天跟著老師在少年宮練鋼琴。
小紅學了舞蹈,她喜歡跳舞,覺得跳舞很美。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有藝術特長,尤其是女孩子,音樂舞蹈課程是首選,培養她們的氣質,也有報游泳班的,鍛鍊孩子的身體。
小雪沒有報這類培訓班,她的暑假生活過的相當自由。
除了玩耍,她跟著外公學寫字,在紙上用毛筆練字,一筆一劃,規規整整。
慕致遠即將退休,工作交接完畢,空閒時間多了,就教教小雪,練字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精神和氣度。
有道是字如其人,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但有一定的道理。
校車在小雪的面前停下來,小雪回頭和奶奶說了聲再見,便匆匆登上了校車,她剛上車,就看到小紅和小芳向她揮手。
三個人湊在一塊兒,熱鬧的聊了起來。
時間過的很快,她們來到了學校。
小雪望著熟悉的校園,從今天起,她就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
與此同時,黃勃前往京城電影學院報道,辦理入學手續。
作為一位明星,他沒有搞特殊化,一切按照正常流程,入住宿舍,參加軍訓,和舍友在食堂吃飯。
按照他的說法,這是圓了一次大學夢,給父母一個交待。
黃勃上中學那會就在外邊的歌舞廳唱歌賺錢,後來乾脆放棄了學業,一心走上了成為歌星的不歸路。
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心中未嘗沒有遺憾。
黃勃報考電影學院一方面是鍛鍊演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父母安心。
當然,因為是名人,他走在學校裡難免被關注,經常有人和他打招呼。
只不過從電影學院走出去的明星多了去了,大家只是好奇,過段時間就好了,現在的黃勃還沒到葛尤那種地步。
在電影學院食堂三樓的一角,聚著幾個人。
“那就是黃勃,演的片子還成,片酬都要上百萬了,還跑來咱們這兒上學,倒真是稀奇。”有人指著黃勃,不解道。
電影學院的食堂有三層,一層是打飯的視窗,刷卡消費,二層和三層有小炒和包間,檔次略高,可以付現金。
一年級的新生一般在一層吃飯,老生往往選擇吃小炒,特別是三四年紀的老生,能賺錢了,不在乎這點花銷。
今天黃勃請宿舍的人吃飯,選在了食堂三樓。
說話的幾個人是圖片攝影專業的一個小團體,這種抱團兒的方式在電影學院很常見,志同道合就聚在一起。
“這說明咱們學校的牌子硬,科班出身以後容易混。”另一個人接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