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閏這位來自英國的會計師和美國的《福布斯》雜誌合作,在滬城創立了一家公司,組建了自己的專業團隊。
他們的工作主要是透過直接詢問和間接調查的方式為富豪們製作一份榜單。
富豪榜的出現具有偶然性,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國內民眾對於財富的觀念正在發生著變化,一部分人羨慕上榜的富豪,同時也有人仇視整個富豪階層。
仇富成為一個新型的社會問題。
這種把富豪的個人資產公開化的做法具有不小的爭議,從某種角度講,這屬於個人隱私,不過大眾非常感興趣。
誰是國內的首富,首富有多少資產,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人們想了解這些資訊,想知道成功人士的人生經歷,看看別人是怎麼發家致富的,也是對自身的一種激勵。
這表明華國社會進入到了一個追逐財富,追求成功的階段。
時代在變,人們的心態在變,財富成為衡量成功的重要標準。
胡閏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或者說他抓住了這個機遇。
在外國人眼裡,他是一名華國通,進入了華國的上流社會,但他知道自己只是站在了這個圈子的邊緣,還沒有真正走進去。
他是名投機者,想透過富豪榜獲取利益。
當前胡閏遇到兩個難題,一個是宣傳資源不夠。
這份榜單得到了國內媒體的熱炒,還在國外受到歡迎,看起來很紅火,不過並沒有得到主流媒體的認可。
在華國這幾年,胡閏深切明白主流媒體的含義。
無論娛樂和財經類媒體多熱鬧,如果華國電視臺不報道,《華國日報》不發表評論,官方媒體不引用,就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所以,他在不停的活動,希望得到高層的支援。
第二個是榜單的公信力不足,富豪們不願意配合,提供個人財富的詳細資料。
胡閏清楚這份榜單不夠準確,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準確性,一方面是計算方式的差異,另一方面華國富豪的資產具有隱蔽性。
他選擇的多是擁有上市公司的富豪,上市公司的財報公開,能查得到。
但富豪們的投資多樣化,尤其是家族式企業,盤根錯節,很難估算。
除非富豪們願意提供詳細資料,否則這份榜單的可信度不高,只能成為噱頭。
這兩個難題其實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