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結束有一場象徵性質的冷餐會,主要用於交際。
在場的人自己選取食物和酒水,相熟的人坐在一起閒聊,氛圍較為輕鬆。
林子軒隨意觀察了一番,這些香江電影人實際上也分成很多小圈子,只不過香江電影圈本身不大,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
但正因為如此,其中的恩怨不會少,從他們各自的態度就能看出些門道。
林子軒不是八卦黨,這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和聞雋、劉德樺幾個人坐下來,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
這幾個人和聞雋是一個圈子,有共同的想法。
在座談會上,聞雋表明了傾向於內地電影的態度,支援港片和內地電影融合。
這算是一種站隊,這麼做或許會得罪那些堅持港片獨特性的電影人,但能獲得林子軒和內地相關部門的支援。
既然決定了靠向內地,他當然要有所表示。
聞雋對和林子軒的合作很是期待,林子軒也想有個熟悉港圈的人幫忙。
不一會,徐客坐了過來,寒暄兩句後,問起了合作拍片的具體事宜。
他問的非常專業細緻,包括資金運作、合拍模式、導演許可權和後期製作等等。
林子軒知道問的越細緻說明越有興趣,那些只知道發牢騷的人肯定不靠譜,真正想做事的人不會發牢騷,只會想著如何解決問題。
他大致回答了徐客的疑惑。
座談會交流的是大方向上的問題,不可能談到某部電影的具體運作流程,談不到那麼細,就拿導演許可權來說,一般是指電影的最終剪輯權。
林子軒不會輕易把這個許可權交給導演,除非是像馮曉剛和姜聞這樣的。
大家知根知底,有交情,沒有顧慮。
他對徐客有所瞭解,徐客擅長拍攝多種型別的影片,喜劇片、武俠片、鬼怪片和警匪片等等,可謂是影壇多面手。
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武俠片。
這是香江導演的共同點,由於香江影壇的獨特性,一位導演不會專門拍一種型別的片子,有機會嘗試各種題材,什麼賺錢拍什麼。
徐客拍攝過多部經典的武俠片,李桉都受過他的影響。
不過李桉拍攝了《臥虎藏龍》,不僅在北美的票房很高,還拿到了奧斯卡獎,內地製作的《英雄》票房突破兩個億,在香江大受歡迎。
《英雄》在香江的票房是兩千五百萬港幣,這個成績不能和《無間道》相比。
但作為一部內地導演拍攝,內地演員出演的電影,能有這個成績,足以說明在香江的受歡迎程度。
《大腕的葬禮》在香江的票房不到一百萬港幣,《我的野蠻女友》的票房剛過一千萬港幣,《英雄》的成績不錯。
徐客看過《英雄》。
不說這部戲的劇情和內涵,單看其中的武打場景,他覺得自己能做的更加震撼人心,武俠片中使用的技術大多來自於香江,有不少手法是徐客的獨創,他有這個自信。
他一直追求拍攝手法和技術上的創新。
看到《臥虎藏龍》和《英雄》的出世,徐客動了拍武俠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