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近來心情不錯,《英雄》的票房破億,他正式進入了億元導演俱樂部。
雖說好夢公司內部做過票房預測,這部片子是衝著兩億去的,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真的實現後,還是有點小興奮。
這一刻,以往的辛苦付出都得到了回報。
在內地,票房破億的電影屈指可數,億元導演俱樂部代表著一種榮譽,不光是票房那麼簡單,還有在圈子裡的地位。
想在導演圈子裡混出頭,要麼拿大獎,要麼高票房。
馮曉剛以前的片子票房基本上在三四千萬上下,和大多數導演比這個成績相當出色,但遠沒有達到讓人驚豔的地步。
他在導演圈子裡的處境頗為尷尬。
一方面他和那些在國際上拿大獎的導演混不到一塊去,人家不搭理他,不是說不和他聊天,而是排斥他進入那個圈子。
這種感覺不難體會,在公共場合見面大家聊的很好,可私下聚會卻不邀請他。
就算是湊巧在飯局上碰見,人家聊的都是藝術話題,和國外某位電影大師的交流,在歐洲電影節上的軼聞趣事。
他插不上話,雙方不在一個維度上。
另一方面,他在商業片導演的圈子裡混的也不怎麼樣,大家倒是有共同話題,不過也存在著激烈競爭。
商業片講究的是票房,爭檔期,爭排片,爭票房。
每年的賀歲檔,那些商業片導演都不希望馮曉剛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的關係怎麼可能融洽。
也有和馮曉剛關係好的,比如拍攝主旋律題材和劇情片的導演。
每個圈子都是一個江湖,只要有人就有矛盾和糾紛,不可避免。
一直以來,馮曉剛的底氣不足。
在這個講究門第和身份的圈子裡,野路子出身的他一開始就處在不利的地位,沒有學院派的正經名分,也沒有可以依靠的師承情面和裙帶關係。
他早年遇到的朋友身份和位置都明顯比他高。
葛尤雖然跑了十年龍套,卻出自演藝世家,林子軒廣播學院畢業,是小有名氣的編劇和作家,姜聞戲劇學院科班出身,大明星,張國粒是西南第一小生,更別說還有韓三評這類實權人物。
馮曉剛家境一般,沒學歷沒人脈,無門無派。
他進入這個圈子,深知人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身力量並不雄厚的階段,他更需要朋友的幫助。
他抓住一切上進的機會,從美工到編劇,再到電視劇導演和電影導演。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朋友的幫扶,也有來自行業內部的惡意,一些專業人士對他進行責難、非議和某種形式的冷漠。
相對於媒體的批評和質疑,這種內部的打壓更讓人心寒。
馮曉剛對此耿耿於懷,但這就是演藝圈的現實,他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只是沒有掀桌子的底氣。
而且,他正在競爭導演協會副會長的職務,需要更多的導演支援。
隨著好夢公司的發展,在各個協會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像電視協會、電影協會、導演協會等等,都是華國文聯的附屬機構。
這些非官方機構掌握著不小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