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首映式以文化部部長的講話開始。
這位部長曾經擔任過廣電總局的局長,正部級幹部,好夢公司可沒有能量邀請他來參加首映式。
一方面是文化部的重視,另一方面和英國首映式上出席的官員在規格上對等。
英國方面出席的除了兩位王子,還有主管文化和體育的大臣。
眼下的局面已經遠超好夢公司的控制,林子軒從專案的主導者變成了執行者,不光要把這個專案做下去,還要做的漂亮。
這對好夢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兒。
如果沒有這麼高的規格,《小雪的大冒險》不可能在人民大會堂開首映式,不會有那麼多圈內外的人捧場。
就算有人和好夢公司有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忍著。
文化部部長講了華國和英國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果,鼓勵影視產業走出去,在國際上擴大影響。
實際上,在建交三十週年之際,華國和英國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
比如華國交響樂團、華國民族樂團“華韻九芳”演出小組、琴島京劇院等藝術團體赴英的演出取得圓滿成功。
還有西北文物展、華國現代陶瓷藝術展、滬城海派畫展等也在英國引起轟動。
英國方面,皇家國立劇院、皇家音樂學院藝術團、皇家巴蕾舞團先後訪華,以及舉辦了“英國在華國”的活動。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小雪的大冒險》。
不僅是因為八個億的投資,還因為小說在國外的影響,透過小說和電影讓國外的讀者和觀眾逐漸接受東方文化。
這不是一場文藝演出,而是一個長達十年的宣傳活動,影響深遠。
既然美國能用好萊塢大片宣傳美國的價值觀,咱們也能這麼做。
這是文化部看重《小雪的大冒險》的原因,在專案的審批上幾乎是一路綠燈,而且,做了大量的幕後工作。
《小雪的大冒險》於聖誕節在內地和港臺地區同時公映,一週後進入日韓電影市場,並在東南亞各國全面鋪開。
如果沒有文化部門在背後推動,電影發行上很難做到這一點。
以馮曉剛的賀歲片為例,在內地上映一個月後,才會在港臺公映,三四個月後才有可能登陸其他國家的電影市場。
電影在歐洲方面的發行工作由英國電影公司負責。
整個歐洲是一個經濟共同體,也就是歐盟,發行上較為便利,影片在歐洲主要國家幾乎是同時上映,相差不過幾天時間。
至於說北美地區,過了聖誕檔期才會上映。
聖誕檔期是北美最為重要的檔期之一,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還有為了角逐明年奧斯卡提前公映的衝奧影片,競爭極為激烈。
面對這種局面,《小雪的大冒險》在院線排片上不佔優勢。
和《臥虎藏龍》在藝術院線上映不同,《小雪的大冒險》是部標準的商業片,需要在主流院線上映。
院線的數量決定著最終的票房成績,推遲上映是為了避開聖誕檔的競爭。
在各方的努力下,這部電影基本上做到了全球化的發行和上映。
文化部部長講話結束,主持人請林子軒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