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被禁事件媒體報道一陣就過去了,老百姓只當熱鬧來看,不過在圈內影響要大一些。
從中折射出香江電影人和內地電影局的一次博弈。
香江電影人的心態較為複雜,他們還生活在過去的榮光裡,放不下架子,覺得以前怎麼來,現在還怎麼來,憑什麼要改變。
香江電影的主管單位叫做電影發展局,以為香江電影提供服務為主。
也具有監管職能,首先是煙火特技。
由於涉及到安全問題,拍攝火爆等場面,要有執照,技術人員都要參加考試。
還有一條法規,規定如何使用和煙火相關的器具,發展局會派人檢視具體的使用情況,主要看技術人員是否擁有工作執照。
其次是電影分級的監管,香江實行的是電影分級制度。
最後是外景的使用,比如需要拍攝政府的辦公大樓,發展局就充當聯絡中介。
實際拍攝中,警察等相關部門會具體管理與各自部門職能相關的場面,發展局主要是監督攝製組,看有沒有根據申請進行拍攝。
由此可見,電影發展局和電影人之間沒有主要矛盾,主要是服務方面的職能。
就像拍攝《無間道》這類的警匪片,發展局有一套《電影拍攝指南》。
劇組需要警方的指導,或者使用槍支等專業的道具,可以在這本指南上找到要聯絡的部門和人員,大概需要多少經費等等。
警察部門也有相對應的公共關係科負責處理電影的拍攝事宜。
即使是在警察局或者監獄拍攝,只要協調好,都沒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當香江電影人來內地拍戲或者想讓影片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就會碰到各種問題。
正如《少林足球》要不要改名字的問題,周星持覺得我這是在宣揚少林功夫,為什麼要改名字,在香江就不會有人反對。
這是兩種不同體制和規則的碰撞。
還有內地電影的分級制度,其實一直都有電影人呼籲,但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在大城市還能管控,到了底下的小縣城和鄉鎮,怎麼控制,你說這部電影有兇殺暴力鏡頭,不讓未成年人觀看,電影院根本做不到。
這和不讓未成年人吸菸一樣,規定了也沒用,小賣部照樣把煙賣給青少年。
只有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動電影的分級制度。
香江電影人正處在一個抉擇的階段,他們想進入內地,但又不滿內地電影局的各種限制,不願意妥協。
《少林足球》是這種境況的一個縮影,周星持剛好趕上了。
因為媒體對他和《少林足球》的關注,讓這件事成為了新聞熱點。
當確定了《少林足球》無法在內地公映後,香江媒體開始討論《無間道》會不會同樣遭到禁映的下場。
兩部電影都是大投資和大明星,香江和內地的合拍片。
相比較而言,《無間道》的問題更嚴重,牽涉到幫派和毒品。
香江的幫派片從沒有被大陸引進的先例,這一次不知道能不能破例,媒體把目光聚焦到了好夢公司身上。
這家內地最大的民營影視公司有多大的能量,就看《無間道》能不能過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