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城,銀都藝員進修學校。
這是一所建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業餘藝術學校,開設有戲劇、表演和舞蹈等課程,教師多來自專業藝術院線的退休老師。
國內像這樣的藝術學校有很多,短期進修班三個月和半年,長期的有一兩年。
說實話,這種藝校的畢業證書並不被圈內認可,不過他們在演藝圈有一定的關係,讓學生能進入劇組出演小配角。
至於今後的發展,就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了。
進入這類藝校的學生有幾種。
一種是學習基礎知識,為考入專業的藝術學院備戰,把藝校當作跳板。
另一種是想呆上半年,找機會進入劇組演戲。
這比群眾演員成功的機率更大,起點更高,怎麼說也是上過藝校的,如果讓導演在他們和群演之間選擇,肯定選有表演經驗的。
這類藝校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湧入影視行業,但真正成功的不多。
想想看,專業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都不一定有發展前景,何況是業餘藝校呢。
孫麗從部隊退伍後,進入了這家銀都藝校學習表演。
她是滬城人,八二年出生,自幼學習舞蹈。
後加入滬城東方小夥伴藝術團,到國外表演,十五歲初中畢業,考入滬城警備區業餘文藝演出隊,成為一名文藝兵。
三年後離開部隊,決定進入演藝圈。
她在銀都藝校一邊學習一邊等待著表演的機會,這一年孫麗十九歲。
這期間,她參加了不少劇組的試鏡,出演了一些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她意識到藝校的影響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優質的資源掌握在影視公司的手裡,只有和影視公司簽約,才有機會出演主要角色。
但全國像她這樣的演員太多,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很難引起影視公司的重視。
這時候,新加坡一家電視臺舉辦選秀節目,在滬城設立了考點。
這個選秀節目叫做“才華橫溢位新秀”,每兩年舉辦一次,面向華人群體,在新加坡有著不小的知名度和收視率。
電視臺在滬城和花城等大城市設有考點,透過選拔就能前往新加披進行比賽。
孫麗報名參賽,以深厚的舞蹈基礎贏得了初賽的資格。
她於五月二十七日趕赴新加坡,總決賽在六月二十九日舉行。
在新加坡的這一個月,她和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江和寶島等地的選手比拼才藝,爭奪最終大獎。
新加坡電視臺設有十個簽約名額,只要獲得獎項就有機會和電視臺簽約,出演影視劇和主持綜藝節目。
新加坡的電視臺和國內不同,它是壟斷經營。
它的業務遍及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電影和數碼媒體,是一家傳媒集團。
最終,孫麗獲得了女子組的亞軍和智慧大獎,卻沒有得到簽約的機會。
不過她在這次選秀上的表現贏得了不少的關注,劉德樺是決賽的評委之一,他稱讚了孫麗的表現。
與此同時,國內的一家時尚雜誌刊登了一組少女的藝術照。
照片上的女孩帶著青春的青澀和懵懂,她叫楊蜜,京城人,不到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