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黃勃在《無間道》劇組的遭遇,好夢公司當然不會置之不理。
公司在香江有負責人監督劇組的拍攝進度,同時負責考察香江電影的大環境,作為以後和香江電影人合作的參考。
具體的說就是分清楚誰能合作,誰不能合作。
以《無間道》劇組這個小圈子為例,態度表明一切,碰到那種對內地演員態度極其惡劣的人員,可以直接辭退。
態度不好的人員記錄下來,下一部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這是劉德樺籌建的劇組,找來的都是和他有過合作,較為熟悉的電影人。
至今沒有出現太過分的事情,只是小矛盾不斷。
香江電影圈目前的狀態是處在上層的一批人受影響不大,中下層的電影從業人員面臨失業和轉行的局面。
林子軒現在做的是梳理的工作,把香江電影圈的情況搞清楚。
經過考察,吸收一批香江電影的專業人才,利用香江的發行渠道開啟亞洲的電影市場,這是好夢公司走出去的第一步。
香江的電影市場這麼萎靡,為什麼還有內地演員想混進港圈?
因為影響力和渠道。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香江電影在全盛時期影響力遍及東南亞,甚至和好萊塢合作投資電影,野心勃勃。
就算如今沒落了,但港片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市場,培養了一批忠實的影迷。
即便是在內地,觀眾對港片依舊有一種懷舊的情緒,推崇香江明星,談起香江電影滔滔不絕。
這是香江電影人用二十年的時間塑造出來的品牌形象。
內地演員混港圈無非有兩點,要麼在內地混不下去了,要麼想借助港圈走出內地,提升在亞洲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香江有成熟的發行渠道和專業的人才。
他們能把電影推銷到世界各地,熟悉歐美等國電影市場的運作模式。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在香江設有辦事處和分公司,這是國際大都市的優勢。
在林子軒看來,即使以後香江不拍電影了,也能利用這一點養活一批電影人。
實際上,現在還沒到瓜分香江電影資源的時候,香江電影還沒有完全倒下,至少從外表來看,還有一批人在支撐著。
整個行業的沒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林子軒只是做一點準備工作,包括人才儲備和籌建自己的發行渠道。
他不需要插手太多,只要站在一邊,靜靜的看著就好,旁觀香江的電影前輩花費二十年的心血建立的基業就這麼一點點的凋零。
《無間道》就像是落幕時的煙花,絢爛卻短暫。
事實上,這部電影自籌拍之日起就受到香江媒體和電影人的關注。
首先是投資,兩千多萬的投資屬於大製作,而且來自內地。
香江媒體和電影人對此反應不一。
有人認為這是內地資本對香江電影行業的入侵,要保持警惕,何況好夢公司在香江的名聲並不怎麼好。
有人覺得既然內地的電影公司那麼有錢,不如弄個劇本騙些錢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