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間豪華影廳內,林子軒和好夢公司的一眾高層正在觀看一部電影。
電影結束,影廳內燈光亮起。
“大家覺得怎麼樣?”林子軒詢問道。
他問的不是電影,而是在這間影廳裡看電影的感覺。
座椅是否舒適,音響效果是否滿意,在不同的位置是否存在偏差等等。
這是好夢公司用大半年的時間,花費數百萬改造出來的一家影院。
影院共有五間影廳,可同時容納上千觀眾。
他們所在的是最大最豪華的一間,放映裝置全部來自美國,這次是為了體驗這套進口裝置的觀影效果。
在此之前,工作人員做過測試。
不過好夢公司的高層都是圈內人,不少人在國外的影院看過電影,他們從電影人的角度進行對比,判斷能不能達到國外影院的水準。
像這樣的影院在滬城有一家,花城有兩家,還在施工當中,春節前完工。
加上京城的兩家,這五家影院是好夢院線的基礎,總投資將近三千萬。
“感覺上有區別,國外院線在建造初期就考慮到回聲的問題,他們用吸音材料和吸音裝置避免出現干擾。”有人回應道,“咱們是在舊有影院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改造的不太徹底,存在一定的干擾。”
這家電影院不是新建,原本是一家經營不善的影院。
好夢公司用低價拿到了十五年的租期,按照合同規定,十五年後這間影院仍歸原業主所有,包括對影院的改造。
以目前國內電影市場的行情,業主能有穩定的收入就偷笑了。
而且,十五年後還能接手一家豪華影院,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對林子軒來說,這是權宜之計。
等好夢公司的資金充足,會把電影院給買下來。
先租後買,一步步的來,如此就能花費較少的資金快速擴張。
國內院線的裝置老舊,改造後仍然無法達到國外影院的效果。
“座椅的設定存在問題,坐在後排和邊上有少許的差別,最好能做出調整,照顧到所有的觀眾。”有人提議道。
“我覺得應該設有殘疾人專座,為他們提供方便,這在國外的影院很常見。”還有人建議道。
大家從各個方面提出改進意見,有些容易做到,有些只能以後再說。
林子軒想打響好夢院線這個品牌,就要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不僅是為觀眾著想,也是為以後的加盟商設定標準。
好夢院線的標準就是為觀眾服務,你不為觀眾著想,觀眾憑什麼到你的影院看電影,你怎麼賺錢。
今後院線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品牌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老百姓去電影院看電影,第一個想到的是好夢院線,這才算是成功。
影院改造完成,接下來要選擇一個好時機開門營業。
林子軒準備在春節前後,與滬城和花城的院線同時開業,營造出聲勢。
開業上映的第一部電影相當重要,一定要是好夢公司自己的影片。
十二月份,總局將下發檔案,批准五家民營影視公司擁有電影的發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