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樺出道二十年,出演了上百部電影,平均下來一年五部戲。
就算有些是配角和客串,在數量上也相當驚人。
從這點就能看出香江電影注重效率,不注重質量。
客觀的說,劉德樺出演的上百部影片有一半可以歸到爛片的行列。
這是香江電影行業的大環境造成的。
像他這種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往往身不由已,名利纏身,甚至被人逼著拍戲。
在商業片當道的香江,拍片的數量和質量難以成正比。
即便如此,出演了這麼多電影,還是電影公司的老闆,劉德樺對劇本的好壞有基本的鑑別能力。
他同樣覺得林子軒說的故事有意思,不過不太看好市場前景。
這個故事和香江主流的型別電影不同,香江的幫派片講的是兄弟義氣,打打殺殺,警匪片講的是火爆的動作戲和槍戰戲。
這是商業片的套路,如此才能吸引觀眾。
香江的警匪片裡也有臥底的情節,這不算是新創意,香江電影人一直有創新,對各種型別片做了深入的研究。
林子軒的故事亮點在於把兩個受人擺佈的小人物作為主角,構建矛盾衝突。
劉德樺聽完後感覺不好定位,既不是典型的商業片,也不算是文藝片,而是帶有文藝色彩的商業電影。
這種電影會有市場麼?
香江觀眾習慣了簡單粗暴的娛樂電影,能接受這種改變麼?
他說不好,沒有人聽了故事梗概就能判斷影片是否大賣。
不過既然林子軒願意投資,劉德樺不介意試一試。
透過這次的合作和好夢公司建立長期的關係,為他進入內地市場鋪路。
在剛剛結束的金鶯獎頒獎典禮上,他看到了林子軒在內地影視圈的影響力,以及和官方的親密關係。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比如那位被湘南廣電的領導簇擁而來的電視劇管理司的司長,在和其他人握手的時候不苟言笑,和林子軒握手的時候笑著聊了兩句。
從一些細節能看出一個人的社會關係,他交往的人物,別人對他的態度。
而且,劉德樺對林子軒在電影方面的投資頗有信心。
這種信心來自於好夢公司以往的業績,《臥虎藏龍》的成功就是證明,說明林子軒在投資上具有高明的眼光。
讓劉德樺動心的還有一點,就是林子軒出資,他沒有風險。
在經歷了早期電影投資的失敗後,劉德樺更為謹慎,他不會輕易涉足大製作,傾向於中小成本的影片。
投資在一千萬港幣以下,以小博大,即便賠本他也承擔的起,不用搞到破產。
香江電影人注重規避風險,比如周星持拍攝《少林足球》,他自己不會投資,而是四處拉投資,他寧願拿票房分成。
不能說周星持沒錢,只是沒必要拿自己的錢冒險。
電影的製作週期長,短的要三個月,長得要一兩年。
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順利拍完,中間不出任何的差錯,用其他人的資金拍電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