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叫做王保強,不到十六歲,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孩子。
春節剛過,京城早上的氣溫很低,寒風撲面,火車站廣場上的行人匆匆離去,沒人駐足停留,也沒人注意到這個稚氣未脫的少年。
在同鄉的催促下,王保強拎著行李,跟上了隊伍。
農村孩子十五六歲出來打工的不在少數,這種場景每天都在火車站上演。
走出廣場,王保強跟著同鄉擠進一輛公交車,公交車啟動,駛入了這座繁華的大都市。
由於車上人多,他只能站著,抓著車廂內的扶手,身子隨著公交車的前行不斷的晃動著。
有一點和其他乘客不同,當司機突然剎車的時候,其他乘客會腳步踉蹌,站不穩。
王保強卻站的很穩,一點不受影響。
他用眼睛看著車窗外的世界,高樓大廈,車來車往,隨著太陽的升起,京城沐浴在陽光之中,顯得金碧輝煌,和電視裡一樣。
他有些興奮,和身旁的同鄉說話,沒有得到回應。
坐了大半夜的火車,同鄉們都很累,這些人不是第一次來京城,早已習慣了這座城市。
那些高樓大廈只是看起來很美好,和他們沒有關係,或者說,他們建起了高樓大廈,卻輪不到自己住進去。
他們只希望老闆不要拖欠工資,幹活的時候不要受傷,到了年底能拿著錢回家過個好年。
等到來年,繼續重複著這種生活。
王保強不理解同鄉的心情,他來京城是為了圓一個夢想。
那是他自小的夢想,王保強在電視上看到李連節的電影,就萌生了學功夫當明星的想法。
為此,他到少林寺學了六年的武術。
在少林寺的六年裡,王保強過得很辛苦,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步練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一趟。
然而,他在少林寺沒有等到機會,沒人找他拍電影。
於是,他離開少林寺,前往京城,京城有電影學院,有電影製片廠,到處都是拍戲機會。
在王保強眼裡,這座城市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
一個多小時後,同鄉帶著王保強下了公交車,來到一處破舊的院子裡。
這兒是京城郊區的民房,都是大雜院,一個院子裡能住上幾十口人,多是外來務工人員,還有做小生意的,把房子當作倉庫。
院子中間有自來水管子,大家公用,沒有廁所,上廁所要到遠處的公共廁所。
環境可想而知,但勝在便宜,一個月不算電費,只要九十塊錢。
同鄉和房東談好價錢,拿了鑰匙,帶著王保強進了一間面積不大的房子,裡面有三張木板床,一張舊桌子,其他什麼都沒有。
他們放下行李,把房間打掃一遍,從行李中取出被子,鋪在床上。
為了省錢,被子是從老家帶來的,忙完這一切,到了早上八點多。
同鄉帶著王保強出了院子,外邊不遠處就有小吃攤,幾張小板凳,一張長條桌,有稀粥、油條和包子饅頭,價錢實惠。
王保強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看了看價錢,饅頭三毛,包子五毛。
他要了四個饅頭,一碗稀飯,總共一塊五,就著桌上的鹹菜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