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接到了京城作協打來的電話,瞭解情況。
他現在是京城作協的副主席,發表的言論很容易被認為是京城作協的立場。
對於網路文學,作協不怎麼重視,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要不要納入到作協的體系中來,處於任其發展的狀態。
任何事物在萌芽階段都是如此。
網路本身就是新鮮事物,網路文學的影響力不大,國家在制定法規和標準上相對滯後,往往是等到出了問題再去解決。
作協不是要求林子軒收回言論,這不算多大的事,或許會爭論一陣子,但影響不會太大。
他們提醒林子軒以後有關於文學方面的看法先說一聲,大家內部溝通,省得措手不及。
體制內講究的是平穩,作為作協的副主席,林子軒有發表個人觀點的自由,不過最好能事先溝通,這關乎到作協後續的回應問題。
如果記者就林子軒的序言採訪作協,他們就能從容應對了。
“怎麼了?又和網路文學有關?”林子軒掛了電話,身旁的慕姍姍詢問道。
這兩天林子軒沒少接電話,有相熟的作家、有記者、還有文學論壇的負責人。
大部分作家不贊成林子軒的說法,認為作家需要更高的標準,不能誰都可以稱為作家,那會讓作家這個職業顯得廉價。
這是面子的問題。
以前他們說起自己是作家,會受人尊敬,代表著有學識和社會地位,一旦進入全民寫作的時代,作家的地位會驟然下降。
物以稀為貴,作家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有作家甚至認為林子軒要把作家打入塵埃裡,要毀掉這個職業。
記者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想從林子軒這兒弄到大新聞。
林子軒給出瞭解釋。
這是他個人的觀點,看好網路文學的發展前景,並沒有貶低作家這個職業的意思,他本人就是作家,怎麼可能自己貶低自己呢。
對於新生事物要持鼓勵和保護的態度,不能置之不管。
他沒想到作家群體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這其實很正常,新事物不容易被接受,大家遇到新事物要麼是冷漠對待,要麼是全力打壓。
再說,韓含的小說銷售成績那麼好,比專業作家的作品還要火爆。
一個高一的學生就能取得這種成績,要是進入全民寫作的時代那還得了,專業作家豈不是沒飯吃了,這是他們擔心的一個原因。
韓含小說的暢銷和林子軒的序言加在一起才掀起了這次的爭論。
文學論壇的負責人找林子軒在表示感謝的同時也希望林子軒能提供幫助。
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是免費的,他們想透過林子軒和更多的出版社建立合作關係,把網路上的文章實體出版,為作者賺取收益。
文學網站或者論壇會成為作者和出版社溝通的橋樑。
他們覺得林子軒既然能幫助韓含,願意提攜新人,看好網路文學的前景,那麼就應該會伸出援助之手,扶持網路作者。
畢竟對林子軒來說,只是舉手之勞。
這個問題不大,林子軒答應下來,不過實體出版和網路創作不同,要求上更為嚴格,不會那麼的自由,還涉及到不少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