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能夠淡然處之,華宜影視的王鍾軍卻有點著急了。
在一次圈子裡的聚會上,他和林子軒說起了自己的擔心,事情出在姜聞身上。
姜聞的新片已經拍完,正在進行後期製作,原本的投資是兩千萬,不過在拍攝的過程中,姜聞發現要達到想要的效果需要一種特殊的攝影機。
這種攝影機在美國的售價高達八十萬美金,摺合六百多萬人民幣。
在國內拍電影,劇組一般是租用攝影機,用完了就還回去,一天的租金大概一兩千塊,還要看機器的品牌,好的牌子質量好,租金可能要三四千塊。
這是指使用三十五毫米膠片的機器,使用十六毫米膠片的機器租金要便宜的多。
按照一部戲拍攝週期三個月計算,一天一千塊,三個月就是九萬,打折後也要七八萬。
為了省錢劇組會盡量縮短拍攝週期。
好夢公司剛開始拍《甲方乙方》的時候就是租用京城電影製片廠的攝影機,一臺普通的攝影機就要幾十萬。
貴一點的要上百萬,根本買不起,不過如今好夢公司自己就有好幾臺攝影機。
姜聞需要的攝影機在國內沒有,租都租不到,哪家公司也不會購買六百多萬的攝影機,太奢侈了,又不是要拍大片。
姜聞的這部戲用的是黑白膠片,拍攝難度相當大。
他又想在黑白膠片上加入彩色的鏡頭,對攝影機的要求非常高。
王鍾軍被姜聞說服,覺得這是為電影好,能提升影片的品質,就拿出六百萬從美國購買了機器,讓姜聞順利的把片子拍完。
這樣一來,電影的總投資就達到了兩千六百萬。
對王總來說,這不算多大的事兒,他有廣告公司的收益支撐,又跟風投資了幾部熱播劇,收穫頗豐,不差這點錢。
不得不說,王鍾軍的眼光很好,他或許不瞭解影視製作,卻能把握住市場。
市場需要什麼,老百姓愛看什麼,他就投資拍什麼。
同時,他注重品牌效應,會選擇有名氣的導演和演員進行投資。
投資姜聞的新片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但現在他有些猶豫,不是說姜聞的新片不好,而是因為這部片子太出格了。
王總不懂拍電影,卻懂得看電影。
從目前拍攝出來的素材看,影片恐怕在國內很難上映。
這部片子表現的是抗戰時期的故事,題材敏感,姜聞又著重突出了百姓愚昧和麻木的一面,想要透過審查可能性不大。
這也算不了什麼,即便在國內拿不到票房,不是還有海外市場麼?
憑著姜聞在國際影壇的影響力,收回投資總沒有問題。
王總擔心的是法國戛納電影節對姜聞的新片表示了關注,邀請姜聞參加戛納電影節。
像這類大型的國際電影節每年都會關注各國著名導演的新作品,姜聞在國際影壇上掛了號,也是一個人物,受到關注很正常。
去年張億謀和戛納電影節鬧翻,今年他帶著電影去了柏林電影節。
大導演有這種待遇,不怕沒人理會,你戛納不歡迎我,我可以去柏林和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