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續集劇組忙碌了一天一夜,在京城各大慶典活動現場拍攝了很多素材。
有新郎新娘幸福的笑容,有普通百姓開心的笑容,有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笑容,有剛剛生下孩子的母親欣慰的笑容,還有小嬰兒沉睡的臉孔。
這段素材最終剪輯後放在影片中不會超過三分鐘,卻需要五組人馬辛苦的工作。
新世紀的第一天晚上,林曉玲正式宣佈,電影殺青了。
這是她拍攝的難度最大的一部戲,遇到了各種困難,好在逐一克服,終於順利拍完。
對林曉玲來說,掌控上百人的劇組,和明星大腕兒合作,都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以後再碰到類似的問題就知道該怎麼解決了。
這是一種成長。
京城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鴨店,林曉玲和徐晶蕾正在吃晚飯。
這家店為了迎接新世紀五折促銷,吸引了不少新老食客的光顧,今晚是最後的機會,她們決定犒勞一下自己,為新世紀開一個好頭。
其實就是找個理由大吃一頓。
徐晶蕾結束了《臥虎藏龍》的拍攝,不用再刻意的保持身形,難得的墮落一回。
和林曉玲一樣,過去的一年她也很難熬。
與李桉這樣要求嚴格的導演合作,吊在鋼絲上在十幾米的高空打來打去,擦傷碰撞是家常便飯,那滋味絕不好受。
但付出總有回報,經過這次的拍攝,她能感覺到自己的演技有所進步。
以前拍攝電視劇版《臥虎藏龍》的時候,她和陳導明演對手戲非常吃力,場面完全由陳導明掌控,她只能配合著陳導明。
現在雖然還無法抗衡陳導明的氣場,不過那種壓力變小了,她的表演更為自如。
還有和香江製作班底的合作,讓徐晶蕾瞭解到大製作的影片如何運作,分工細緻,專業性強,對各種細節尤為講究。
這和她以往拍的那種小成本電影截然不同。
“馮導的那部片子票房快兩千萬了,你這部片子想拿多少?要是能拿到上億票房,你就成國內最年輕的億元大導演了。”徐晶蕾說笑道。
在華國國內,目前票房過億的導演不超過五個,大都是主旋律影片。
林曉玲如果憑藉著《渴望》續集拿到這個榮譽,那就是最年輕的億元俱樂部成員了。
“這可說不定,要看情況。”林曉玲分析道,“華影集團和華國電視臺那邊問題不大,在各地的排片率我也不擔心,主要還是看觀眾買不買賬,這部戲對三四十歲以上的觀眾有吸引力,年輕觀眾更願意看喜劇片,對懷舊興趣不大。”
好夢公司對《渴望》續集的票房前景做過市場調查。
眼下年輕觀眾是影院的主力消費人群,四十歲以上的觀眾很少到影院看電影,五六十歲的老年人更不習慣進電影院。
懷舊這張牌到底能吸引多少中老年人進入電影院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這部戲在宣傳上要兼顧懷舊和時尚。
時尚交給像是高園園那樣的年輕演員負責,她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對年輕人具有吸引力。
如果不能吸引年輕觀眾,這部電影估計只能拿到六千萬左右的票房,有了年輕觀眾的參與,才有破億的可能。
“帶著父母看《渴望》,重溫兒時的記憶。”
這是其中一個宣傳方案,為了這部戲,光是宣傳方案就有十幾套,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不同的地域,制定不同的宣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