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蕾想向林曉玲訴苦,林曉玲這段日子壓力同樣很大。
《渴望》的續集不像她的前兩部電影那樣,投資少,沒什麼人關注,能夠從容的籌拍。
在拍攝期間也沒什麼麻煩,整個過程非常順利。
這部片子不同,總投資兩千多萬,眾多著名演員出演,甚至還有不少老藝術家,更是華影集團今年重點打造的專案,絕不容有失。
再加上華國電視臺的參與,作為導演要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
上面管的人太多,林曉玲感覺受到了束縛,失去了創作上的自由。
“就說劇本吧,今兒這個領導提了個意見,明兒那個領導覺得不好,這麼弄來弄去的,到現在還沒完全定下來呢。”林曉玲抱怨道。
《渴望》續集的劇本牽扯到這十年間的不少大事件。
有領導認為劇本里讓劉慧芳下崗這個不好,劉慧芳作為一位認真工作的好同志怎麼能下崗呢,這會讓觀眾覺得我們對基層職工的工作和生活關心的不夠。
建議讓劉慧芳同志轉到婦聯工作,繼續為人民服務。
還有領導對下海經商提出意見,下海就下海好了,這符合國家的政策。
可劇本里王滬生下海經商失敗,欠了一大筆錢,生活落魄,這就太過消極了。
不可否認,現實中有這樣的例子,但電影要宣傳好的一面,給予觀眾積極向上的引導,而不是打擊大家下海經商的熱情。
像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渴望》續集不僅在大眾中引發強烈的反響,在上層也備受關注,一些部門的領導看了劇本覺得不合心意,就會寫個條子,提出自己的建議。
劇組經常收到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條子,上面有各種意想不到的修改意見。
要真是按照那些建議改劇本,那這部電影肯定沒法看了,還不如重新看一遍《渴望》呢。
有能力提建議的都是五十多歲的領導幹部,有些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八十年代,快要退休,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要是不按照他們的意見修改,不免會發發牢騷,造成不好的影響。
林曉玲後悔接下了這份工作,老老實實的拍一部小眾的愛情片多好,真是自找麻煩。
“得了吧,你拍愛情片能有現在出名麼?我在天山拍戲的時候都看到你的報道了,全國人民都在翹首期盼著你的大作呢。”徐晶蕾調侃道。
看到好友這麼煩惱,徐晶蕾心裡平衡不少。
說不上幸災樂禍,而是覺得有人和自己同樣的感受,能夠互相理解。
“我還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那一天呢,整天被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弄的心煩。”林曉玲感慨道,“還有那些演員,都是老前輩,和他們說戲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恐把他們給得罪了。”
《渴望》裡的演員十年前就在京城演藝圈混了,資歷在哪兒擺著呢。
林曉玲和徐晶蕾屬於圈子裡的小字輩,不小心就會背上不尊重老前輩的名聲。
“不至於吧,那些老前輩還會為難你?”徐晶蕾驚訝道。
演藝圈的老前輩一般性格都不錯,但也不乏倚老賣老的人物,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