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要拍續集的訊息經過媒體報道,隨即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在劇本、導演和演員沒有確定之前,要對媒體保密。
如果最終沒有談攏,或者主演們不願意出演,那事情就成不了,提前爆出訊息,只會讓大家覺得這家影視公司說話沒準,做事不靠譜。
現在合作協議簽署,主要演員確定迴歸,專案啟動在即,可以進行前期宣傳了。
訊息由華國電視臺的官方媒體釋出,可靠性不容置疑,隨後會舉行一場記者釋出會。
三家企業的代表,導演和主演們出席釋出會,回答記者的提問,披露更多續集的內幕。
這場記者釋出會吸引了京城絕大多數的媒體,不光是娛樂媒體,還有主流媒體。
《渴望》不僅是一部電視劇那麼簡單,它代表著那個時代人們對於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在如今這個愈發浮躁的年代,拍攝續集具有不小的社會意義。
再說,這次是華影集團、華國電視臺和好夢公司聯合制作,強強聯手,陣容強大。
這是那些主流媒體或者說官方媒體介入的原因。
“老哥,嫂子,我有點緊張。”林曉玲擔心道。
“都是國際大導演了,還緊張什麼呀,早晚要面對這種場面,是死是活就看這一遭了。”林子軒調侃道。
如果說林曉玲提出翻拍《渴望》是一時衝動,那現在她就感受到沉重的壓力了。
林曉玲也算見過大場面,在國外接受記者採訪,侃侃而談,不怯場,她的性子就是如此,生活中大大咧咧的,想不了那麼多。
但這次不一樣,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觀眾的期望,無數關注的目光,這都是壓力。
自從知道女兒要拍《渴望》的續集後,連鄭秀蓮的態度都變了。
以前母女倆經常吵架拌嘴,倒不是說關係不好,就是一種習慣。
這些天鄭秀蓮關心起女兒了,噓寒問暖的,讓林曉玲受寵若驚。
自個家裡是這種情況,其他家庭估計也差不多。
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對《渴望》有著特殊的情感。
“別聽你哥的,嫂子告訴你,遇到不好回答或者回答不上來的話題,你要保持微笑,把話題轉給其他人。”慕姍姍傳授經驗道,“比如記者說你年輕,別去辯解,讓於東來回答,如果問起你和你哥的關係,不需要撇清,你拿過獎項,有這個實力。”
於東是好夢公司的總經理,會代表公司出席新聞釋出會。
林子軒和林曉玲的關係沒什麼好隱瞞的,還可能成為一個宣傳噱頭。
十年前,林子軒寫了《渴望》的劇本,十年後,林曉玲拍攝《渴望》的續集。
兄妹兩人這次的合作,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傳遞。
《渴望》播出的時候,林曉玲還是高一的學生,現在都是國際知名的導演了。
這十年,他們都在成長。
“行了,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別想那麼多。”林子軒無所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