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五月份是電影節的高峰期。
在剛剛結束的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上,林曉玲憑藉著《回家》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劉霖和徐晶蕾一同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是地區性電影節,面向亞洲電影。
電影節設定三個競賽單元,分別是亞洲劇情長片,新加坡短片和電視片。
這個創立於1987年的電影節,就算在亞洲也沒有太大名氣,但總算是一個電影獎項。
這是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推廣的一種手段,他們把《回家》寄到各個電影節,要麼是參加影展,要麼是參加競賽單元。
有了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的獎項,其他電影節一般不會拒絕。
尤其是那些小型電影節,《回家》還能給他們增加影響力。
林曉玲和劉霖一起去了一趟新加坡,徐晶蕾由於要準備《臥虎藏龍》就沒有過去。
這是徐晶蕾獲得的第一個最佳女主角。
在演藝圈裡,演員有沒有拿獎區別很大,有了獎項的肯定就有了資本。
作為演員拿不到獎項,別人會把你當作明星,只有拿了獎項,才會被認為是演員,承認你有演技,而不是靠臉吃飯。
這就是演員和明星的區別。
徐晶蕾出道以來,演了幾部電視劇和電影。
特別是《將愛情進行到底》這部劇集,讓她成名的同時,觀眾也把她看成是偶像明星。
在《臥虎藏龍》劇組,幾名主演要麼是影帝,要麼是影后,而徐晶蕾只拿過最佳新人。
現在有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頭銜,她總算是有拿得出手的資歷了。
與此同時,《回家》也參加了國內電影金牛獎的評選。
這次就沒有那麼好運了,這一屆的金牛獎在北方的沈城舉辦,競爭相當激烈。
不僅有韓三評的《生死抉擇》,還有張億謀的電影。
韓三評如今是華影集團的副董事長,《生死抉擇》票房破億,又是主旋律影片,獲得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普遍好評。
雖然也有些負面評價,但那不是主流。
那些評委敢說這部片子沒有藝術性嗎?敢說韓三評執導能力不足麼?
在林子軒看來,韓三評是有導演能力的,畢竟在電影學院的導演系進修過兩年,也拍過幾部有一定思想內涵的片子。
但絕對算不上國內的頂尖導演,只能說是中等偏上。
韓三評的能力在於電影製作和管理方面。
再說,《回家》在國內都被總局冷處理了,幾乎沒造成什麼影響,拿獎的機率非常的小,除非這屆金牛獎的評委們都是堅定的文藝片愛好者。
即便如此,還有張億謀呢,說起文藝片,這位才是拍文藝片的前輩。
國內電影獎項的評選場外因素太多,不能說評委不作為,而是無可奈何。
作為《生死抉擇》的投資方,林子軒和韓三評前往沈城,同行的還有林曉玲和劉霖等人。
就算拿不到獎項,但對於像劉霖這樣的演員出席金牛獎的頒獎典禮,也能增加曝光度。
到達沈城後,林子軒和韓三評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