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的新片暫時命名為《大腕的葬禮》。
這是好夢公司第一次舉行廣告招商會,為了給廠商增加信心,林子軒、馮曉剛和葛尤三人都來到了招商會的現場。
招商會主要是介紹這部電影的大概情況,讓廠商們心裡有底。
影片除了馮曉剛和葛尤的組合外,還會邀請好萊塢明星加盟,至於邀請誰,暫時保密。
這是因為還沒有談妥,但肯定是和好萊塢的演員合作,還有好萊塢的製作班底。
這種說法其實有貓膩,所謂好萊塢的製作班底,請一個人過來也可以這麼說,就是一種宣傳噱頭,不能太過當真。
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會負責馮曉剛新片在北美的發行工作。
所以說,這是一部投資三千萬,和好萊塢合作拍攝,將來在北美上映的喜劇電影。
至少對外是這麼宣傳的,如此才能吸引廠商把錢投進來。
馮曉剛親自為影片做了介紹,提到了植入廣告的方式。
《大腕的葬禮》講的是好萊塢大導演來華國拍電影,電影製片廠攝影科的下崗職工葛尤湊巧成了這位好萊塢大導演的私人攝影師。
在拍攝的過程中,好萊塢大導演心臟病發作,生命垂危,委託葛尤給他辦一場葬禮。
這場葬禮最終成了一場廣告大戰,廣告商都想借助好萊塢大導演的名氣給自己的產品做宣傳,鬧劇就這麼開始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
電影的劇情是為了諷刺那種見錢眼開,為了宣傳不擇手段的做法,同時巧妙的把現實中的廣告植入了進去,展現在觀眾面前。
這麼一比較,有種黑色幽默的感覺。
“我們會為各位的產品提供最合適的展出平臺,最高的曝光度,並透過演員進行宣傳,起到最大的宣傳效果。”馮曉剛保證道。
臺下的廠商代表對這種宣傳手法很有興趣,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
這些知名品牌在電視臺做一支廣告也要幾百萬,而且只能是半年或者一年,有個限期。
在電影裡植入廣告的持續時間長,影響廣泛。
尤其是馮曉剛和葛尤的賀歲片,質量上有保障,觀眾愛看,不僅在影院放映,還會在電視臺播出,甚至是透過錄影帶和光碟走進千家萬戶。
賀歲片的受眾包括各個年齡層的觀眾。
只要有人透過以上的方式看到電影,就相當於看到了廣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投資比單純的在電視臺做廣告要划算。
當然,只有這種具有生命力的電影才值得他們投資。
如果是一般的導演,沒有葛尤出演,或者不是賀歲片,觀眾不愛看,他們肯定不會掏錢。
招商會結束,有幾家廠商當場決定願意贊助,他們對馮曉剛和葛尤的組合有信心,更多的廠商感興趣,但要回去研究。
每家公司都有廣告預算,兩百萬並不算多。
林子軒選擇在年底舉行廣告招商會,是因為這時候公司會對明年的廣告宣傳做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