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離婚的事情鬧得有點大,好夢公司代表馮曉剛發表了一個宣告。
大意是夫妻雙方自願離婚,和徐繁屬於情投意合,謝謝媒體朋友的關心。
這相當於危機公關,意思是我們這兒都商量好了,沒有新聞可挖,你們該幹嘛幹嘛去吧。
即便沒有這份宣告,等到馮曉剛和徐繁結婚後,各種傳言也會自動消散。
短時間內,馮曉剛是不會出現在媒體面前了,剛好有時間靜下心來琢磨新劇本。
林子軒慶幸這時候的網路還不發達,內地的娛樂記者偷拍的手段還不高明,否則馮曉剛肯定會上熱搜的頭條。
八月底,林曉玲、劉霖和徐晶蕾前往香江。
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為她們安排好了行程,《回家》這部影片除了要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還有其他各類影展。
全世界稍微上檔次的電影節和影展就有幾十家,每個月都有,這就是全球宣傳。
像《回家》這種小成本文藝片,如果沒有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資源,很難獲得這些機會。
再說,光是在各個國家跑一圈,機票和住宿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在威尼斯的宣傳工作已經在進行,除了片商和影評人,他們甚至邀請了當地的天主教協會的成員來觀看這部影片。
按照電影節組委會的排片計劃,姜聞的《許三觀賣血記》放在九月六日和七日兩天上映。
六日的是口碑場,主要是影評人觀看影片,七日的是首映場,面向的是觀眾。
這兩天是競賽片上映的黃金時段。電影上映日期太晚的話,不容易形成口碑,觀眾看了太多影片,難免有厭倦心理。
由此可見,組委會對《許三觀賣血記》的重視。
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有來自義大利電影人的投資,他們當然想拿到好成績。
《回家》被安排在九月十日上映,這個時段不算太好,不過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宣傳攻勢很強大,不僅製作了大幅的海報,還聯絡了當地的媒體。
宣傳的噱頭是《回家》是首部獲准在華國大陸監獄拍攝的影片。
他們相信義大利觀眾對此應該會感興趣。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開始,兩部來自華國的電影就有暗中較勁的苗頭。
這同樣是一種宣傳手段,把兩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較,能引起關注度,成為熱門話題。
林子軒沒有去威尼斯,他要忙著《生死抉擇》的上映工作。
《生死抉擇》的初剪版本長達三小時零十分鐘,和《泰坦尼克號》的時長差不多,但這部片子顯然不能和《泰坦尼克號》相比。
一部影片的時間越長表示在影院上映的場次越少,場次少代表著票房少。
舉例來說,九十分鐘的電影一天至少可以安排六場,一百八十分鐘的電影只能放映三場。
前者的票價是十五元,後者只能是二十元,一部國產主旋律影片如果票價超過三十元,觀眾恐怕不會買賬。
這麼算下來,在同等上座率的情況下,時間越長的電影票房越少。
想要提升票房成績,先要把影片的時長壓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