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嘆息》提前在京城六家影院上映的做法起到了極好的效果。
這有點類似於飢餓營銷,京城的觀眾對馮曉剛的新片抱有期待,想要先睹為快。
然而,影院只有六家,場次和座位有限,去晚了就沒有票了,觀眾還要排隊買票。
如此造成了一種供不應求的火熱景象,其他人一看這部電影需要排隊買票,那一定很好看,會跟風進影院看電影。
這種做法利用了百姓的從眾心理,那麼多人都去看這部電影,就算是爛片,我也要去看。
商家的宣傳和炒作很多時候就是瞄準了大眾的心理,從而推銷自己的產品。
新聞媒體的報道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人們可能不清楚《一聲嘆息》只在這六家影院上映,他們看了報道,這部電影竟然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
這會影響到他們觀影的選擇。
八天時間過去,京城六家影院的總票房收入超過三百萬,這六家影院不僅吸引了觀眾,收入相比往常增加了一倍有餘。
這個票房成績讓林子軒對《一聲嘆息》的總票房更為期待了。
對好夢公司和影院來說,這是雙贏的局面。
媒體對這部影片的評價較為正面,認為這是馮曉剛轉型成功的作品,證明了馮曉剛不僅擅長拍攝娛樂片,也能把文藝片拍的這麼深刻。
不過,同樣有負面評價。
有影評人指出這部看似感人的電影中充斥著“偽道學”的陳腐氣息。
這是指影片中有一些說教的成分,而且結局太過傳統,在當下的社會里,出現婚外情之後,夫妻多以離婚收場。
《一聲嘆息》透過妻子摔傷這個意外事件,讓丈夫重新回到家庭之中,過於保守。
說這話的人顯然不明白拍電影的難處,如果《一聲嘆息》裡讓丈夫和情人最終走到了一起,那這部片子透過審查的機率不大。
這屬於公然鼓勵婚外情,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對於一部電影,圈內人和圈外人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那是因為圈外人是在看熱鬧,不理解圈子裡的規則。
帶著鐐銬跳舞,還要能跳的好看,並不容易。
“別理那幫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主,這片子不錯。”林子軒勸說道。
“我早就習慣了,拍賀歲片的時候他們說我沒深度,拍文藝片的時候他們說我放不開,等哪天我放開了,他們又會說我收不住。”馮曉剛發牢騷道,“反正總能找出問題來,這世上哪有完美的電影啊,就說《泰坦尼克號》,人家票房都到十億美金了,不是照樣有人找茬麼?”
“完美的電影永遠是下一部,咱們繼續努力,這才到哪兒啊,一場足球賽,連半場都沒過,早著呢。”林子軒不以為意道。
“這倒是,忙完了這個還有其他的要忙,閒不下來。”張國粒深有感觸道。
張國粒做完影片的宣傳,還要忙著開公司和拍電視劇。
作為演員,拿到了國際電影節的男主角,獲得了肯定,接下來他要忙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