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間段,乘坐火車的人不多,臥鋪車廂就更少了。
只有到了逢年過節,學生上學放假,農村莊稼收割的時候,才會有大量的客流。
對於華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人口的流動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京九線的貫通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
臥鋪車廂裡,除了林子軒等人,還有其他的乘客。
臥鋪的票價比硬座要貴上一倍左右,坐臥鋪的人要麼是單位出差,能夠報銷,要麼就是做生意的老闆,不在乎這點錢。
有人認出了葛尤和慕姍姍,乘客是從京城上的車,對他們並不陌生。
尤其是葛尤,全國人民都熟悉,這大熱天的又不能戴帽子和口罩,被認出來很正常。
還好這不是網路時代,手機不能拍照和上網,就算是和葛尤在同一間車廂,也沒辦法在網上炫耀,只能是打個招呼,要個簽名。
列車員也來湊熱鬧,熱心的問這問那。
葛尤笑呵呵的回應著,來者不拒,等到這陣鬧騰過了,人散開之後,才算松閒下來。
國內的演員有坐火車的,不過像葛尤這麼親民的不多見,只能說各人的脾性不同。
說起來,在國內的演藝圈,還沒有巨星的概念,就算葛尤也只是頂尖的演員。
什麼是巨星?
在美國的好萊塢,有個兩千萬元俱樂部,這是指演員一部電影的片酬達到兩千萬美元才是成為巨星的標準。
這個標準可以直接算片酬,也可以是片酬加票房提成。
好萊塢電影公司之所以願意支付這種天價的片酬,並把高達百分之三十五的票房利潤讓給巨星和大牌導演,就是因為這些巨星能夠為他們創造財富。
不僅是票房大賣,還有電影周邊的衍生品,廣告收入、商業合作等等。
隨著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好萊塢巨星成為了好萊塢電影的招牌,這些巨星有私家別墅,私人遊艇,甚至是私人飛機。
他們是媒體追逐的物件,身邊有一個龐大的團隊在幫著打理各種業務。
說到底,巨星就是商業價值的體現。
按照這個標準,別說是內地,就算是香江的電影圈,也沒有幾個演員稱得上是巨星。
一個是電影市場沒有好萊塢大,還有市場體系不完善,不夠商業化,這導致演員的商業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
像葛尤這種在百姓中有影響力的演員,除了電影和廣告收入,還可以開發其他商業價值。
這需要一個龐大的經紀團隊來配合。
林子軒只是這麼想了想,看著清閒下來的葛尤,他清楚葛尤會是一個優秀的演員,而不會是一名耀眼的巨星。
有些人就是這樣,不願意太過商業化,這兩年,葛尤廣告接的都不多。
一個是他接廣告的酬勞漲了,還有就是更為注重廣告的品質,偽劣產品的廣告絕對不做。
兩人坐在走道的凳子上,看著窗外,說著閒話。
葛尤這陣子正琢磨許三觀這個人物,姜聞的要求是葛尤要突破以前的角色,不重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