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蕾回到京城,加入到《臥虎藏龍》續集的拍攝之中。
時隔一年,再次扮演玉嬌龍這個角色,她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在這部戲裡,玉嬌龍已經是一位母親,雖然仍舊囂張跋扈,性格不改,卻有了更多的人生閱歷,在處理事情上更有手段。
和她本人一樣,這一年多的時間讓她成長不少。
在拍《臥虎藏龍》的時候,徐晶蕾屬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對於導演的要求,對於陳導明的指點,都是如此,這是在學校養成的習慣。
國內的學校採用的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就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太差。
好的演員不能僅僅被動接受,還要具有主動性,要思考這個角色我要怎麼演,而不是別人告訴我怎麼演,要有自己的想法。
當自己的想法和導演的要求出現偏差的時候,可以和導演協商。
像姜聞和陳導明就是這樣的演員,他會告訴導演我覺得這樣演不錯。
於是,很多人就認為他們難搞,你老老實實的按照導演的要求拍戲就好了,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幹嘛,浪費大家的時間。
在影視圈裡,被動接受的演員佔大多數,具有主動性的演員不多。
或者是因為不想挑戰導演的權威,或者是覺得無所謂,反正是拿錢拍戲,怎麼拍都行。
徐晶蕾這一年來,如果說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演員要有主動性,要主動的參與到角色之中,我覺得這個角色應該怎麼演。
在拍《臥虎藏龍》的過程中還不明顯,那畢竟只是一部武俠劇,發揮的空間不大。
到了拍《小城之春》的時候,她才有深刻的體會。
每次站在一旁,看著陳導明、王志聞和俞菲鴻三人為了一個站位,一句臺詞不停嘗試的時候,她覺得這才是塑造人物。
田狀狀給了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他沒有說你應該怎麼演或者你不應該怎麼演,他只說了這個人物的基本狀態,你們自己覺得怎麼合適就怎麼來。
徐晶蕾剛開始不太適應,她扮演的戴秀雖說是個配角,出場的次數可不少。
這部戲畢竟就五個角色,還是生活在一座宅院裡,總是要碰在一起的。
戴秀天真爛漫,嚮往外邊的世界,傾慕從大城市回來的青年醫生,是個很單純的角色。
徐晶蕾覺得這個人物的內心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只要配合好其他演員就行了,但張國粒給她上了生動的一課。
張國粒扮演的僕人老黃,戲份還沒有徐晶蕾多,可每次出場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作為僕人,他對少爺忠心,為少奶奶惋惜,對家裡的客人照顧周到,盡到僕人的職責。
僅僅是忠心就有好幾種表達方式,耐心勸說,獨自嘆氣,為少爺熬藥,把藥渣倒在後門,從這些細節中,就能看出僕人的心意。
這就是表演的層次感,富有變化。
和優秀的演員合作能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在文藝片裡,演員的表演被放大,每一個神情都像是定格一樣,演的好不好觀眾一目瞭然。
所以,想磨練演技就拍文藝片,想賺錢就拍商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