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差點出事,早知道還是做一些平常的訪問好了。”慕姍姍擔心道。
“有爭議是好事,沒爭議才可怕。”林子軒回應道。
相對於《姍姍訪談錄》遇到的問題,《鑑寶》這檔節目獲得了成功,引起了觀眾的興趣。
觀眾之所以愛看,不光是因為能學到知識,還迎合了一部分人一夜暴富的心理。
在現在的社會上,踏踏實實工作的人越來越少,投機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想著能夠不勞而獲,像彩票這種方式就受到了老百姓的追捧。
以小博大,兩塊錢贏取上百萬,這就是一夜暴富的心態。
《鑑寶》其實就有這種心理暗示,你把家裡的瓶瓶罐罐拿過來,經過專家鑑定,興許就能值幾十萬,這種好事哪兒找去。
觀眾看到這種情形不眼熱麼?不會想著自己也成為那個幸運兒麼?
這可是改變命運的機遇啊。
再者說,觀眾還喜歡看那些被專家評定為假貨的寶物,原本持寶人對自己的寶物非常有信心,說什麼是祖上傳下來的,好幾輩人一直珍藏著。
透過鑑定發現是個現代的仿品,持寶人一臉落寞的離開。
觀眾看著就覺得高興,這正是老百姓看笑話的心態,反正那個人不是我就行。
京城電視臺雖然比不上華國電視臺,但它佔著地利,京城周邊的觀眾都能收看到。
有了這幾種因素,《鑑寶》想要不火都難,參加報名的觀眾成倍的增長,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增,慕姍姍公司的員工忙碌起來。
廣告商找上門來要求贊助,形勢一片大好。
這檔節目的成功給了京城電視臺領導信心,加大了投入力度,準備做成一檔王牌欄目。
慕姍姍因此重新回到了京城觀眾的視線,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五月份,林子軒回到了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為趙寶鋼送行。
此時的藝術中心今非昔比,林子軒離開的時候,藝術中心只有幾十人,作為創作部門的領導,他帶著這幫人創造了一個個輝煌,在國內的電視行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毫不誇張的說,他已經成為藝術中心的傳奇人物。
如今藝術中心有數百名職工,工作地點也成了辦公大樓,每年製作超過五百集的劇集,成為了電視行業的領頭羊。
在藝術中心的展廳裡,存放著各種獎盃和獎狀。
《編輯部的故事》,《外來妹》,《京城人在紐約》,《過把癮》……
這些獎盃代表著藝術中心過去的成就,也代表著林子軒在藝術中心的那段時光,現在他回到了藝術中心,準備在電視行業再創輝煌。
藝術中心的職工有的是以前就跟著林子軒的老人,也有這兩年剛加入的新人,他們看著林子軒,心情頗為激動。
一個傳奇歸來了。(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