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演的是戴禮言,這個舊式的知識分子很有意思。
戴家原本是個書香門第的大家族,但家族在戰火中毀掉了,老宅殘破不堪,戴禮言的內心和這座宅子一樣破碎了,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不過他仍然督促妹妹讀書,讓妹妹充滿希望的活下去。
他在知道周玉紋和章志忱有舊情後,為了成全他們,甘願服藥自殺,他的所作所為都帶著悲劇色彩,是舊時代的殉道者。
只是,既然這個角色被陳導明拿去了,張國粒就不好插手了。
“咱們可是老交情了,自打拍《頑主》的時候起就認識。”張國粒敘舊道,“這個角色就算了,你得給你琢磨一個差不多的,讓我過過戲癮。”
兩人相識於九零年,張國粒來京城拍《頑主》,葛尤和馮曉剛都是那段時間碰到的。
現在葛尤拿了戛納影帝,在電影表演上獲得專家的認可,馮曉剛的賀歲片雖然飽受爭議,但票房大賣,在國內導演行業站穩了腳跟。
張國粒覺得林子軒應該考慮他了,以他們的交情,提這個要求相當正常。
“那這樣,咱們換個方式。”林子軒想了想,講述道,“把《小城之春》的故事搬到現在,改頭換面,還是三個人,這回是一男兩女。一對夫妻,丈夫有了外遇,碰到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當妻子發現真相提出離婚的時候,這個男人又不敢了,最後回到了妻子身邊,就是這麼一個猶猶豫豫的故事。”
“你不是糊弄我吧?”張國粒懷疑道。
“怎麼會呢?這是現代版的周玉紋。”林子軒解釋道,“時代在發展,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還需要傳統道德的維繫,你這個角色在慾望和道德之間掙扎,內心戲十足,很有張力。”
“聽起來好像是那麼回事,你寫出來我琢磨琢磨。”張國粒期待道。
林子軒說的這個本子叫做《一聲嘆息》。
講的是製片人為了讓一位著名編劇儘快寫好劇本,把他關在了一座小樓內,還給他安排了一個女助手照顧飲食起居。
沒想到編劇和女助手在獨處的時候有了感情,編劇完成工作,回到家裡,繼續扮演著好丈夫和好爸爸的角色,同時和女助手保持交往。
妻子發現丈夫有了外遇,要求離婚,這位編劇又膽怯了,不敢踏出這一步。
當妻子因為意外摔傷後,編劇照顧妻子,體會到妻子的不容易,夫妻和好。
這是一個出軌男人最終迴歸家庭的故事。
從感情的角度說,《小城之春》和《一聲嘆息》講的是差不多的故事,都是三個人的感情糾葛,或者說是婚外戀的故事。
是背叛家庭,追求自由,還是迴歸家庭,堅守責任,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選擇。
只是《小城之春》在感情上更為隱忍和剋制,《一聲嘆息》更為放蕩和狼狽。
畢竟時代不同了,人們對於感情的觀念自然也不相同。
所以說,這個世上沒有新鮮事,說起來都是套路,就看你能不能把這個套路翻新,弄成自己的東西,還要能糊弄住觀眾。(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