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和馮曉剛推門進去,迎面是個小客廳,一張桌子,兩套沙發,還有個植物盆景。
桌子後面坐著一位小姑娘,穿著挺正式,守著一部電話,正在值班。
還是好夢公司以前的那一位,人很機靈,除了接聽電話,來了客人還負責端茶倒水什麼的,平時倒是沒什麼事,無聊的時候就看看言情小說和電影雜誌。
小姑娘一般把小說和雜誌藏在揹包裡,趁沒人的時候偷偷的看。
有次被林子軒看到,她反應很快,給自己找了個理由。
“林董,我覺得作為電影公司的一員,應該多看看電影雜誌,瞭解這方面的訊息,客人來了也能聊上兩句。”
說的自己好像很有上進心一樣。
桌子對面的沙發是給訪客準備的,也可以用來談事情。
“林董好,馮總好。”小姑娘趕忙站起來,問候道。
“行了,小馬,先泡三杯茶,葛總監等會就到。”林子軒吩咐道。
兩人繼續朝裡走,左右兩邊是兩間大辦公室,設有各個部門。
創作部要清靜,在最裡面,市場部經常打電話聯絡人,在最外邊,還有藝人管理部門,後勤保障部門等等,現在還沒招到多少人,辦公室裡比較安靜。
在華國,京城是從事影視行業的人才最多的地方,每年光是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就有好幾千,按理說並不缺人。
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這和國家的人才流動政策有關。
目前,學校的畢業生還是包分配,按照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原則,只有京城戶口的畢業生才能留在京城,其他學生返回原籍。
現在國家提倡人才自由流動,可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援,還處在摸索階段。
首先是住房,國有單位分配住房,民營企業就不會有這種福利待遇,如果林子軒說來我們公司吧,我們分房子,那招人就太容易了。
以林子軒自己為例,出來單幹,就要把以前的房子退還給原單位,如果他沒有錢的話,就只能和慕姍姍租房子住了。
不少年輕人覺得在原單位沒前途,一狠心跑到南方打工。
民營企業只負責發工資,交保險,不分房子,他們只好在外邊租房子,或者乾脆睡在辦公室裡,省吃儉用,只為了攢錢購買商品房。
這就是華國人才流動的現狀。
在影視行業,招人不是去人才市場,更多的是熟人介紹,知根知底,用著放心。
辦公室旁邊是一間會議室,會議室的牆上貼著不少大幅海報。
有《甲方乙方》和《活著》的電影海報,也有《京城人在紐約》和《炊事班的故事》這種電視宣傳畫,還有些工作照片。
貼滿了會議室,顯得公司的作品特別多,比較有面子。
這些影視劇就算不是好夢公司製作,也有他們參與,倒不算是弄虛作假。
在會議室的一角擺放著一個櫃子,裡面空蕩蕩的,是放獎盃和獎狀用的。
一家影視公司怎麼顯示成績,除了票房外,獎盃最能體現實力。
“林董,你這不行啊,櫃子太小,說明你對公司的未來沒有信心啊。”馮曉剛調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