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兩人坐上了飛往香江的飛機。
“姜哥,你覺得咱們是分掉版權好呢?還是按照投資比例來?”飛機上,林子軒詢問道。
聞雋一方佔了總投資的百分之八十,國內的投資只佔了百分之二十。
一部電影的收益有兩種分配方式,一種是按照投資比例來。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大家先把電影的各種版權賣出去,然後聞雋一方拿走其中的八成,林子軒一方拿走剩下的兩成,非常的公平。
還有一種分配方式是分掉版權。
比如海外版權,東南亞的歸你,歐洲的歸我,國內票房歸你,港臺的票房歸我,其他錄影帶的版權和電視播放的版權等等都一一分配。
這就要看各自的運氣和能力了,誰能賣出好價錢誰就賺到了。
“咱們沒什麼經驗,還是按照投資比例來吧,穩妥一點。”姜聞回應道。
“也行,不過國內的票房分賬要爭取一下,最好能拿到手裡。”林子軒提議道。
“你覺得這片子在國內會票房火爆?”姜聞懷疑道。
他對自己的電影有信心,可華國國內的電影市場低迷是不爭的事實,一部電影能有幾百萬的票房就算是大賣了,很多片子都是賠的血本無歸。
“這種型別的電影在國內還沒有過,適當的宣傳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林子軒斷言道。
“反正他們也不在乎內地的市場,應該沒問題。”姜聞考慮道。
9月8日下午,兩人來到了香江,與聞雋和香江的投資商唐先生見面。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投資商頗為驚喜,原本以為自己的投資打水漂了,沒想到還能參加國際電影節,有收回成本的可能。
這一次的威尼斯之行所有的花銷都是由這位唐先生負責,當然,也會算在電影投資之中。
大家吃了頓飯,坐飛機前往威尼斯,明天《陽光燦爛的日子》就要在威尼斯首映了。
在飛機上,林子軒和聞雋商談起新的分配方案,基本上達成了一致。
海外版權大家按照投資比例分配,港臺地區的票房收入歸港臺的投資商,內地的票房收入歸內地的投資商。
他們的確不在乎內地的電影市場,以為能有個兩三百萬的票房就不錯了。
這合乎內地文藝片的市場規律,就算是這部片子在威尼斯獲了獎,內地的票房也沒辦法和港臺的票房相比。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歷史悠久,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義大利曾經出現過不少的電影大師。
不過隨著好萊塢電影的崛起,歐洲電影走向沒落,就連戛納都比威尼斯更具影響力。
這和威尼斯電影節越來越注重藝術電影有關,這個電影節的宗旨就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一部電影的標準很純粹,那就是藝術性。
這正是華國電影人對威尼斯電影節趨之若鶩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