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慕姍姍擔心,從1990年開始,京城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程,拆除了大量的老房子,其中大多是四合院。
至於拆遷補償,只保證讓原本住在四合院的居民有房子住,這就是回遷房,回遷房的面積和居民原有住房面積等同。
對於舊城改造工程,社會上有不同的意見。
在政府看來,這些四合院都是大雜院,破敗不堪,一個是住著危險,還有就是影響市容,改造之後建成居民樓,這是一項民生工程。
不過,不少學者認為四合院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築,是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
它是老京城文化的載體,應該保護而不應拆掉,否則京城就沒有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
到底哪些四合院應該保留,哪些四合院應該拆除,一直是政府和學者爭議的焦點。
這是城市在現代化程序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對於住在四合院裡的居民,老年人念舊,不願意搬走,他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周圍都是熟悉的街坊鄰居,住著舒服。
年輕人則希望離開擁擠和衰敗的四合院,住進新樓房,有自己單獨的空間。
這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和矛盾。
林子軒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樓房才是真正的擁擠,讓人舒展不開,心情都會壓抑。
住在四合院抬頭能看到天空,院子裡自成一方天地,心胸為之開闊,這才是真正的舒展。
他既然想要購買一套四合院,就不能是那種隨時會被拆遷的院子,而是要找處在文化保護區裡的四合院。
這屬於文化部門的事情,透過慕致遠很容易打聽到。
京城市政府在舊城改造的同時,決定把故宮、景山周圍、西四北、南北鑼鼓巷、國子監、什剎海等地區為重點的25片傳統四合院和衚衕列為文化保護區。
這些地方的四合院不屬於拆遷範圍,是林子軒重點關注的物件。
這個年代沒有網路,也沒有正規的房產中介公司,想要買賣房子需要找到專門的中間人。
京城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麼人物都有,這種中間人在以前叫做掮客,現在有著各種新式的稱呼,做的還是原來的買賣。
他們吃的就是這行飯,拿錢辦事,講究職業操守。
林子軒找的就是這類人。
像這種牽涉到幾十萬的買賣,中間人能拿到幾千塊的好處費,他要是狠一點,買家和賣家兩邊收錢,這一筆生意就有上萬塊的收入。
一般來說,都是事成後收錢,事情沒辦成頂多是拿幾百塊的辛苦費,算是茶錢。
林子軒劃定了四合院的區域,價格在30萬到40萬之間,其他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操心了,自然有中間人代勞。
中間人很賣力,沒過幾天就有了訊息,在什剎海哪兒有人要出售一套四合院。
林子軒和慕姍姍抽空過去看了。
整座院子不大,有十幾個房間,略顯破敗,地理位置倒是不錯,靠近後海,交通便利。
只是價格貴了點,要40萬,前兩年還不是這個價,也就28萬左右。
不過92年的時候什剎海被認定為歷史文化風景區,相應的房子價格就升上來了,更何況,京城的物價這兩年一直在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