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是個好晴天。
林子軒和慕姍姍起來,出門和院子裡的鄰居拜年,說著吉祥話。
不用後半夜放鞭炮,也沒有鞭炮聲吵著,大家睡得都很好,只是這個年總感覺少了點什麼,上了年紀的人開始懷念起往年的熱鬧。
年輕人倒是不太在意,他們吃過早飯就跑出去玩了。
或許正是從禁止放鞭炮開始,京城的年味變得越來越淡,老的東西被逐漸忘卻,新的事物進入千家萬戶,社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
這時候還不覺得,只有很多年後再回頭看,才會有所觸動。
在那個沒有鞭炮的新年過後,華國的發展進入了快節奏,以往那種慢悠悠的日子不復存在,人們的生活狀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將發生變化。
當理想和純真遠去,一切都不可挽回的走向了庸俗。
林子軒腦海裡閃過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今天有點感懷。
“開車呢,發什麼愣?”慕姍姍用手碰了一下林子軒,提醒道,“昨兒沒睡好啊,等到咱媽家再補一覺好了。”
“沒事,就是有點感慨,街上都顯得冷清了。”林子軒搖頭道。
“報紙上那些民俗專家正打嘴仗呢,弄得比春晚還熱鬧。”慕姍姍好笑道。
出門的時候,她買了份《京城青年報》,想看看媒體對春晚的評價,沒想到不少版面都成了民俗專家的舞臺。
幾撥人為了鞭炮的事情爭吵的不亦樂乎,搶了春晚的風頭。
對於這一屆的春晚,報紙上有批評,也有讚揚。
演員發揮失常,有忘詞的,有表演失誤,主持人也出現說話不利索、打磕絆的狀況,給人的感覺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觀眾看起來或許沒什麼,就是圖個樂呵,可在那些專家眼裡,這就是嚴重失誤了。
這可是春晚的舞臺,是給全國百姓準備的一道年夜飯,你把年夜飯做的夾生了,不是失誤是什麼,專家們逮到機會,自然要狠刷存在感。
由於時間的關係,報紙上都是短評,可以想見,明天的報紙肯定有大量批評春晚的文章。
有發揮失常的,就有表現優異的。
那些老演員往往能控制住場面,還有唱美聲的歌手,表演非常穩定,這就是功底。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平常可能感覺不出來,一旦把兩者放到真實的現場直播之中,對比會非常明顯。
那些表現穩定的演員得到了媒體的讚揚。
慕姍姍昨晚同樣出現了卡殼,只好低頭看放在手裡的小卡片,好在次數不多,加上那位男主持人犯錯更多,就不太顯眼了。
目前報紙還沒有提到備播帶的事情,不過這件事瞞不住。
為什麼往年的春晚那麼完美,今年的春晚卻狀況不斷,肯定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春晚節目組也要做出解釋。
這在圈子裡不是秘密,總會給爆出來,老百姓也就會知道了。
說起來不算多大的事兒,觀眾或許根本不會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