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政中心,林子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把寫的小品和歌曲遞交了上去。
目前《炊事班的故事》拍攝的進度很快,成本控制的很好,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不會超出預算,雙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就算有點小問題,林子軒和馮曉剛還不至於和部隊單位鬧矛盾。
空政中心的領導對上春節晚會表示支援,透過春晚能夠展現部隊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再說,這個小品的立意很好,得到他們的一致認同。
小品的背景是地方政府為了支援守護邊疆的戰士,特意開通了一條專線讓戰士們打電話回家拜年,體現了軍愛民,民擁軍的革命傳統。
演員是現成的,只要抽出時間排練就行了,他們沒有拒絕的理由。
不過空政中心的領導對那首叫做《一封家書》的歌曲有點意見,覺得這首歌曲親情是有了,可不夠陽剛,唱起來不符合戰士的身份。
這時候部隊上的歌曲都是那種氣勢恢宏的調子,充滿陽剛之氣和戰鬥精神,即便是女歌手也是採用美聲唱法,中氣十足。
《一封家書》屬於民謠類歌曲,適合文藝青年自彈自唱,帶著點憂鬱和感傷。
這和部隊的形象反差很大,放到一起不太合適,他們覺得把小品和歌曲分開最好。
林子軒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他原本想透過兩者的結合達到最大的催淚效果,沒有考慮風格搭配的問題,看來混搭不適合這個年代。
他把歌曲拿走,只留下了小品。
空政中心有專門的人員對小品進行深加工,組織演員排演,並送交春晚的節目組。
林子軒回到家裡,和慕姍姍說起了這件事。
“這歌挺不錯的,親情味很濃,適合春晚,不用實在是太可惜了。”慕姍姍惋惜道,“要不我拿給導演看看,找個歌手來唱,你覺得怎麼樣?”
“你看著辦吧,別忘了和春晚劇組收錢。”林子軒開玩笑道。
春晚劇組不會付錢給林子軒,不過如果有歌手想唱《一封家書》,就要給林子軒作詞作曲的費用,買斷這首歌的版權。
“你認識的人裡有沒有適合唱這歌的?”慕姍姍詢問道。
林子軒回想了一下,發現他和歌手這個圈子的交集不深。
京城演藝圈是個總稱,包括演員、歌手、說相聲的、演雜技的等等,凡是從事文藝方面工作的人員都屬於這個圈子,他主要混的是影視圈。
在他認識的人中,花城的張瑩瑩是歌手,如今已經成為華國著名歌星,春晚的常客。
在演員中,江姍倒是會唱歌,只是這首歌不適合她唱,其他的歌手也就是在聚會上見過,互相認識,但都是泛泛之交。
“還是讓春晚節目組操心吧,我和歌星不熟。”林子軒回應道。
“要不你自己唱好了,唱紅了你就成歌星了,”慕姍姍說笑道。
“我自個知道自個的斤兩,平時自娛自樂的唱唱還行,就別去春晚上給人添亂了,走紅哪有那麼容易,現在要憑本事吃飯了。”林子軒搖頭道。
他這是有感而發,因為今年春晚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變,那就是杜絕假唱。
春晚從1983年到1993年,可以說是假唱時代,這是由於有備播帶的存在,演員在舞臺上一旦出現意外,播出的都是事先錄好的備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