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玲要去電影學院報道了。
林子軒把妹妹送到學校門口,看著她混入進進出出的人群中,走入電影學院。
這時候的孩子都挺獨立,沒有說要家長幫著辦手續的,再說林曉玲在京城生活了十幾年,怎麼著都丟不了,自個能處理好這種事。
賈章柯幾天前就回老家了,大學不收學費,可學雜費和生活費不能少。
他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呆了一個月左右,都是幹雜活,劇組開機了,他也離開了。
在電影后期製作時會在片尾新增上劇組成員的名單,作為臨時工,原本不會有他的名字,不過林子軒還是把賈章柯和林曉玲的名字寫進劇組的名單裡。
他覺得這樣很有意思。
林曉玲沒帶行李,她先來學校報到,分配好宿舍,再回家把行李拿過來。
這就是在家附近上大學的好處了,隨時隨地都能回家,只是曉玲同學並不打算頻繁的回家,她已經是大學生了,要獨立生活。
在她的想象中,大學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沒有學習的壓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迎接新生是每個學期開學的常規節目,林曉玲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你是……”一位導演系二年級的同學指著林曉玲,驚訝道,“我想起來了,你是那個紅圍脖女孩,跑來跑去問人問題的那個。”
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基本上都看過那部紀錄片,對裡面的女孩印象深刻。
有人甚至會模仿林曉玲逮住人就惡作劇的問一句,你覺得京城的風大麼?
今天的曉玲同學雖然沒有圍紅圍脖,不過容貌沒什麼變化,被認出來並不奇怪。
林曉玲還不知道自己在導演系已經出名了,即將面臨成為名人的煩惱,就像現在,看著面前這幫人熱情的模樣,總覺得不像是好人。
可以預見,她的大學生活註定是沒辦法低調了。
林子軒離開電影學院,前往《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籌備階段還好,不怎麼忙,一旦開拍,各種麻煩的事情就接踵而至。
準備工作永遠無法做到十全十美。
不進行實拍就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有時候可能就是一個燈泡的事情,拍電影是一項細緻的工程,室內戲還好調整,拍外景最為麻煩,任何細節都要考慮到位。
現在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候,不冷不熱。
姜聞打算用兩個月的時間拍完室外的戲份,到了冬天再拍室內戲,三到四個月全部拍完。
這部戲沒有大場面,拍起來不麻煩,前期的進度還可以,大家比較樂觀。
正在這個時候華國電影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9月24日,在日本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華國電影代表團提出抗議,並集體退出了電影節,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這件事的起因是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京城電影製片廠的導演田狀狀執導的合拍片,內容反映了華國五六十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這戶普通人家的遭遇正是整個社會和時代的縮影。
片子用的是香江和日本的資金,拍完後審查過不了。
於是,日本投資商就把這部電影用日本電影的名義參加了東京國際電影節。
這個怎麼說呢,合拍片就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製作單位共同合作拍攝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