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能夠這麼順利和金像獎有很大的關係。
香江電影金像獎不單純的只是一個頒獎禮,在此期間,香江大部分的電影從業人員都會參與,包括大導演和大明星。
這自然少不了香江和寶島的電影投資商,他們會過來尋找投資機會。
一部電影獲獎,導演和演員的身價倍增,和這些人交好很有益處,或許還會發掘一些有前途的年輕人,把這些年輕人培養成大明星也會有成就感。
電影獎不僅僅是電影獎,還是一次電影行業交流的盛會,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就是國內為什麼要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節的原因。
聞雋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投資商,敲定這筆投資,正是因為香江金像獎的舉行。
這些投資商就在香江,正在尋找投資的機會,聽到聞雋的介紹,覺得可行就定了下來。
這些人是電影行業的幕後推手,他們可以投資電影,也可以投資電影人,就看你有沒有值得他們投資的資格了。
他們投資張億謀,那是覺得張億謀的片子能賺錢,投資姜聞,是看好姜聞未來的潛力。
劉曉青畢竟是內地人,還是演員,認識的香江投資商有限,找的人都不怎麼靠譜。
所以說,專業的事情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辦,他們找聞雋這步棋算是走對了。
在蘭桂坊的一家高檔餐廳裡,林子軒三人和投資商吃了一頓午飯,席間這些投資商對京城演藝圈非常有興趣,旁敲側擊的打聽著。
既然這三位投資商那麼的慷慨,林子軒和姜聞就陪著他們半真半假的侃著。
在京城生活,誰還不認識幾個部門領導啊,就算不認識也聽說過一些軼聞趣事,挑幾件聊聊,忽悠這些香江人足夠了。
怎麼說林子軒也被國家領導人接見過,這點底氣還是有的。
在這個時代,香江人對內地的瞭解極為有限,尤其是京城,總給他們一種水太深的感覺。
吃完飯,大家談起了正事,這個由林子軒負責。
姜聞和劉曉青都是演員,對這方面不太熟悉,林子軒做過製片人,瞭解該怎麼操作。
在國內的時候,他詢問過張億謀。
對於這種合拍片,投資人的權利很大,導演只相當於給他們打工,他們會委派一個人做代表監督整個劇組,也就是監製。
張億謀是大導演,擁有極大的自主權,不過監製為了市場有權對劇本提出修改意見,以及在後期製作中擁有最終剪輯的權利。
在內地是導演中心制,以導演為主。
在香江和好萊塢這種商業化運作的地方,導演的權利很小,投資方才是主導者,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本讓投資方讓步,姜聞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林子軒無意改變這種模式,他也改變不了。
這是一個商業社會,國產電影想要走出去,和世界電影接軌,先要學會適應規則。
他要做的是盡力為姜聞爭取電影製作時的主導權,拍一部他想拍的電影,當然還有導演的酬勞,這個也必須爭取。
作為一名新手導演,沒必要談什麼票房分成,那不現實,投資商也不會答應,像這種文藝片賣的是版權,沒有人會看好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