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順義區,機場附近有一片別墅群,張億謀把工作地點就設在這裡,這和林子軒在友誼賓館租房間一樣,都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電影不同於電視劇,前期籌備要複雜的多,張億謀有自己的工作團隊。
不過《活著》這部電影和他以往拍攝的電影不同,這是一部轉型之作。
他要放棄以往那種濃墨重彩的表現手段,迴歸傳統的拍攝手法,這就需要在團隊里加入新的合作伙伴,重新磨合。
目前劇本還在修改之中,他在全國各地取景,以北方為主。
林子軒昨天打電話的時候,張億謀剛從魯省的一個偏遠小村莊回來,對那裡的環境很滿意,說是沒有遭到破壞,古香古色,很有味道。
他找了不少地方,都親自去看過,拍攝了不少素材,經過對比才會決定最終的外景地。
順義算是京郊了,林子軒坐車過來需要四十分鐘左右。
他好容易找到地方,是一棟獨立的別墅,裡面的人都挺忙碌,張億謀的創作團隊很完備,這才是一部大製作應該有的景象。
他自報家門,被劇組的人員領了進去。
在一個房間裡,張億謀正在和人商量著什麼,聽到介紹,才抬頭看了看林子軒。
這位華國的大導演四十多歲,面相看起來比較嚴肅,以往林子軒只在雜誌上看到過,電話裡交流的時候也是有事說事,沒談什麼交情。
“小林,你過來看看這兒像不像?”張億謀很自然的招呼道。
他們正在看桌子上的照片,這是一座小村莊的外景和村子裡的建築,照片上被標註了編號,有上百張之多,每一張的拍攝角度都不同。
照片中的村落青磚鋪地,兩邊是高大的青磚房子,都是至少上百年的老建築。
這就是魯省的古商城周村。
“挺好的,有點那時候的意思,要是再破敗點就更好了。”林子軒評價道。
“這個倒是。”張億謀思考道。
他考慮問題還是從美學的角度,認為能找到這麼完整的古建築群落不容易,拍攝出來一定會很有美感,但在幾十年前的戰爭時期,村子不會這麼完善和整潔。
“先把這個記下來,拍的時候注意佈置一下。”張億謀叮囑道。
在他旁邊的是副導演和攝影師等人,商量著拍攝時注意的各種細節。
林子軒雖然有拍攝電視劇的經驗,卻沒有參與過大投資的電影,這次算是開了眼界。
張億謀叫來劇組裡負責改編劇本的人員和林子軒見面,這人以前是一位作家,這次負責劇本的創作,像這種文學性很強的小說改編的難度很大。
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很多,由於時間有限改編成電影必定會進行刪減。
一般來說,邏輯越嚴密的小說越難進行改編。
像是《頑主》,就是幾個段子湊合在一塊,這種小說最容易改編,去掉其中一兩個段子也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活著》就是一部內容相對嚴謹的小說,改編的不好,就會失去原作的味道。
三人來到另一個房間,這是張億謀的工作室,辦公桌上有不少草圖,旁邊還有一摞文學雜誌,看起來張億謀經常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