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訊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下班的時候,林子軒去找慕姍姍一起回家。
“你真打算到美國拍電視劇啊?”見面的時候,慕姍姍驚訝道。
聽到這句話,林子軒不由得一臉苦笑。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到這種問話了,自從他把這個想法在藝術中心說出來之後,碰到他的人基本上都對此表示驚詫。
在這個年代,華國還沒有電視劇劇組到國外拍攝的先例,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完成。
那麼涉及到國外的劇情怎麼拍呢?
很簡單,到飛機場拍一架飛機的起飛就代表著出國了,飛機降落就代表著到國外了。
接下來都是在國內的攝影棚裡搭建場景,拍攝室內戲。
弄得華國的觀眾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看到國外的房間都帶著一股親切感,覺得老美佈置房間的品味和咱們華國人沒什麼區別,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沒那麼大嘛。
要是需要國外的標誌性建築,那就從新聞片或者旅遊片裡擷取一段,湊在一起就完事了。
如果沒有資金的話,林子軒估摸著也會這麼幹,但拍攝出來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想要真正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有真實感,拍出這部劇的精髓來,那就要到美國拍攝。
只有不糊弄觀眾,觀眾才會買賬。
林子軒把這些理由和李虹說了,李虹有點猶豫不決。
《京城人在紐約》無疑是藝術中心明年的重頭戲,她想讓林子軒做製片人,只有親自制作一部大戲,才算是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有了底氣。
然而,超過五百萬的投資還是讓李虹咋舌不已。
她雖然製作過不少電視劇,卻從來沒有操作過這種大製作,這還只是前期的啟動資金,最終的預算可能超過八百萬。
而且,到美國拍攝電視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包括和美國大使館的溝通,注意美國當地的法律,和在紐約當地的華人華僑聯絡,取得他們的幫助,最重要的是獲得上級部門的支援和配合。
上級部門把拍攝反映出國潮的任務交給藝術中心,除了藝術中心是華國電視臺的下屬單位外,還因為看重林子軒的創作才能。
透過三部電視劇的成功,林子軒的名字在上面掛了號。
他們覺得林子軒對主旋律電視劇的認識很深刻,創作的故事貼近生活,從細微之處展現時代的風貌,把握時代的脈搏。
無論是《渴望》還是《外來妹》都是如此。
至於《編輯部的故事》,就連領導人都發話說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反映社會生活視窗”的電視劇,自然也屬於主旋律。
結合林子軒創作的《大撒把》的電影劇本,在出國潮的問題上展現了鮮明的批判立場。
再者說,林子軒本人出身清白,沒犯過思想錯誤,慕姍姍家裡更沒有問題,夫妻二人工作穩定,生活美滿,不存在不穩定的狀況。
不要奇怪,這時候政治審查是很重要的一環。
綜合了種種因素,這才把這次的任務交給藝術中心,或者說是交給林子軒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