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電視臺的製片主任來到京城,洽談合作拍攝電視劇的事情。
李虹早前和此人電話聯絡過,還把《外來妹》的故事梗概傳真了過去,故事梗概比大綱還簡單,就是不到一千字的介紹。
這不是沒有誠意,而是防範於未然。
花城人做生意精明,要真的把大綱或者劇本郵寄過去,難保不會被改頭換面,另起爐灶。
在華國,版權意識還非常淡薄,像這種沒有發表的劇本很難受到法律的保護。
這位製片主任叫做陳常樂,四十多歲的年紀,帶著一副眼鏡,善於交際,見人就遞上一張名片,把自己介紹一番。
這是林子軒對他的印象,感覺上還不錯。
這次談判主要是李虹和陳常樂之間的事情,林子軒只負責介紹劇本。
花城電視臺自然願意和華國電視臺合作,華國電視臺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在華國的影響力不是地方電視臺能夠相比的。
不過陳常樂的訊息靈通,知道華國電視臺內部嘗試製播分離,嚴格意義上說李虹領導的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和華國電視臺是兩家單位。
這在電視圈裡不算是新聞了。
他這次來京城就是看看李虹在華國電視臺的影響力,這兩家單位的真實關係。
如果他和李虹合拍了《外來妹》,能不能保證在華國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播出,能有多大的收益,還要看看《外來妹》這部劇的質量,賠本的買賣沒有人會做。
李虹在介紹林子軒的時候很有講究。
“這是《渴望》的故事策劃和主要編劇小林,《外來妹》是小林的最新作品,我們中心正在拍攝的本子也是小林寫的。”李虹淡然的說道。
陳常樂一聽頓時露出久仰的神情,《渴望》在電視圈裡已經成為神話和傳奇。
即便在花城這個深受香江武俠劇影響的城市也掀起了追劇熱潮,在《渴望》播出期間,花城電視臺同時段的電視劇幾乎無人問津。
沒想到這麼傳奇的電視劇竟然是這位年輕人的手筆,林子軒雖然在京城的電視圈裡有了一定的名氣,但花城離京城太遠,陳常樂還真不熟悉林子軒。
看到林子軒,陳常樂不由得對《外來妹》多了份期望。
李虹的意圖很明顯,既然不能拿華國電視臺說事,那就用《渴望》的餘威來為談判增加籌碼,如今《渴望》正在電視臺重播。
即便是重播,也比那些新播的電視劇更受歡迎。
林子軒和陳常樂客氣一番,開始介紹《外來妹》,這部劇只有十集,不過由於有不少工廠和外景地的鏡頭,還需要大量的群眾演員,預算要高很多。
如果不用大明星的話大概在40萬左右。
陳常樂聽了林子軒的介紹,以他的經驗判斷裡面沒有貓膩,本子不錯,值得投資。
只要李虹能保證《外來妹》在華國電視臺播出,這次合作他就能做主,其他的利益分配可以慢慢談,不著急。
談了一上午,中午吃飯的時候林子軒作陪。
這頓是陳常樂請的,花城人不差錢,想在飯桌上攀交情,選在了還算不錯的薊門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