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隊員看到楊頂在建造木屋方面展示出來的能力之後,心裡冒出一股興奮的情緒。
我也行!
這不是他們膨脹,而是楊頂給了他們注入了榜樣的力量。
雖然我不能一個人抬起一根五米長的木頭,但是我們可以兩個人抬,兩個人不行還可以三個人。
四個人總歸沒有問題……
只要有了楊頂的指導,我們就能建成一間木屋,到時候住到裡面睡覺肯定特別香。
“楊頂,你能不能指導下我們,我們也想快點造完木屋?”
“當然可以。”
楊頂很高興有人分擔他的工作,指導別人幹活比自己幹活更舒服。
在楊頂的指導下,隊員們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木屋搭建工作。
同時,營地中心的大帳篷裡,季漢祥和一眾老教授也在商量探索山谷的事情。
“我們現在對如何進入山谷沒有任何進展,現在中心工作可以稍微轉移,在研究如何進入山谷的同時,對周圍的環境勘測,動植物恢復和生長情況也不能不能忽視。”
季漢祥總結了這次會議的主旨。
羅耀新跟著補充道:“我這段時間會加強與其他科考隊的聯絡,收集他們對這裡的考察情報。
有一點我能肯定,他們還在堅持研究進入山谷的辦法,我們也不能放棄。”
其他教授紛紛點頭,他們都能感覺到其他科考隊的奇怪行為。
季漢祥也肯定了羅耀新的看法,“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是山谷內的情況,現在我們要收集好周圍及谷口的全部資訊,等待國內的人員和裝置到達之後,直接把忠心轉回來。”
季漢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他們就能找到進入山谷的辦法,也就不用請求國內支援了。
大方向已經確定,但是如何分配人員,多少人去研究谷口資訊,多少人去收集周圍的生物資訊,兩邊由什麼人組成,都是需要討論的。
科學研究這個事情講究一個好奇,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鑽研就去。
科學家的個人意願是需要尊重的。
就在大家激烈討論的時候,楊頂突然拎著一個塑膠袋走了進來。
“季老,各位教授你們好。”
季漢祥對楊頂的到來非常意外,他對這個不是非常動科研的小夥子印象很不錯,能吃苦耐勞,而且力氣很大。
“楊頂你有什麼事兒嗎?”
其他教授看到有人進來,也暫時停止了爭論,說了這麼久,歇一會兒喝口水一會兒吵的更有勁兒。
“我聽說你們在討論進入山谷的事情?”
季漢祥聽到楊頂的話後一怔,沒想到他居然是為了這個來的,“對,你有什麼建議?”
在季漢祥看來,如果楊頂沒有其他說法,是不會來找他的。
現在既然來了,必定是有他的獨特見解。
老前輩的思想覺悟很高,沒有陷入經驗主義,把楊頂轟出去。
“我能進去!”
楊頂不大的聲音卻像一聲驚雷在帳篷裡炸響。
季漢祥就算在相信楊頂此時眼中透露的也是震驚和一縷失望。
“你說的是真的?”
季漢祥聽到這個訊息後反而沒有多少驚喜,只有驚訝和懷疑。
其他教授也都是這種感覺,我們一整個科考隊面對山谷全部束手無策,只能在周圍尋找一絲機會。
現在一個沒有任何科研經驗,只有第一天去過山谷的年輕人現在突然說你能進去?
你是在糊弄我們人老腦子慢了,還是覺得我們能力差,連一個山谷都進不去?
楊頂感到了帳篷內逐漸凝固的氣氛,他知道自己的這句話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