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得到想要的資訊,陳凡不僅沒有欣喜,反而重重嘆了口氣。
這就意味著劇情涉及到的設定並不是侷限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一個屋子,一個街道,一座城市。
這個世界的劇情設定已經被寫入社會規則的底層,不管陳凡沒有看過的劇情是什麼,它一定是不會在現代科技世界發生的故事,因為那樣並不需要創作者使用麻煩的平行世界設定。
不對。
陳凡否定了自己的判斷。
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所在的世界就是宇宙中心,也許這個故事劇情只是某個平行世界的日常,創作者並非他那個21世紀的科技地球華夏人。
換一個角度來說呢?
不管故事本身是好是壞,故事不是設定,它並非是在描述規則。
既然有劇情,劇情就必須存在起轉承合,波瀾起伏,它可以是娛樂性的笑話,可以是哲學性的思考,還可以是兩個人的閒聊,但絕不能是死水一潭。
劇情必須涉及到衝突。
這裡的衝突不是指誰打誰誰殺誰的衝突,是故事裡的人,他必須去做什麼事,或者遭遇什麼事,他不能只是放空精神在那裡發呆。
描述一個人發呆可不能稱為劇情。
哪裡有事件發生,哪裡就可能存在劇情。
由於劇情發生在平行世界,劇情可能就是陳凡所知的世界和這個世界的差異點所在,但也可能是發生在這世界裡,卻能被陳凡接觸、參與到的事件。
不符合這個條件的事情沒有思考的意義,比如《夜半鐘聲》的故事,如果是講述家長裡短,講一男一女鬧離婚找小三,地點發生在大洋對面,那麼陳凡完成它的可能性是零。
除非招募他的主神空間一開始就不打算讓他透過這場任務,否則不會發布他不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不清楚為什麼招募他成為輪迴者,即便只是為了欣賞他掙扎的醜態,那任務也應該存在理論上完成的可能,難度可以高,高得變態也可以,但不能無解。
關於這部分,陳凡需要從時事新聞上搜尋資訊,大部分都是和普通人絕緣的新聞。
什麼記憶體條倉庫失火廠家被迫漲價,貝斯手因為太沒存在感捅死樂隊其他成員自殺忘記留下身份證明,某地高層官員貪腐數額過億逃到國外。
貝斯手?貝斯手是架子鼓旁邊的那個嗎?那不是吉他手嗎?貝斯長什麼樣來著?
過濾之後,剩下的新聞看上去才終於有那麼點故事劇情的意思。
“市外環天水麗園小區近日有人口失蹤,人數已達三人,失蹤者身份為……”
“第三中學二年級學生與教師課上爆發衝突離開教室,沒有回家也沒有上學,請相關人員……”
剩下的就是一些租房和找工作的零散廣告,這個城市的物價還算低廉,租房一個月7001000元,招工的工資則平均2000起步,不供吃住。
想要上來就完成任務太過理想化,陳凡大致記下這些資訊,下意識想用手機記錄,才想起路過電子產品區並沒有看到符合規格的充電器,暗自後悔沒有順幾臺手機、平板和充電器。
天色漸晚,陳凡沒有在網咖過夜的打算,再說世界的名字那麼明顯提醒著你,《夜半鐘聲》,何必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