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因此請了假,帶著佩瑜坐火車到了京市,來到了名聲遐邇的京市大學。
沈愛國:“這學校可真大啊!不愧是名校!”
陳秀蓮:“那當然,這可是全國最好的大學,看起來就是底蘊深厚,小魚一定要在學校好好學習啊!”
佩瑜連連應是。
至於在學校裡談物件?
佩瑜並不打算這樣做,因為學校裡的學生都來自五湖四海,到時候畢業了也會各奔東西,談物件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太多,在大學真的有些不適合。
佩瑜辦理了入學手續,住進了學校的宿舍,送爸媽上了回家的火車,就開始沉浸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了。
佩瑜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大學裡教授的新知識,也不斷地進行複習和鞏固。
她日常的活動就是四點一線,在宿舍、教室、食堂、圖書館這四個地方來來回回,不浪費一點時間地學習著。
不止是佩瑜這樣,她的同學們都很認真讀書,甚至比她更卷,起碼她是做不到學習到三更半夜的,佩瑜是正常學習正常休息,她的很多同學都是隻要卷不死,就往死裡卷。
佩瑜很佩服同學們這種學習的勁頭,然而她做不到,她能夠做到的就是不負韶華認真讀書而已。
漸漸地,佩瑜在學校的學習也進入了正軌,各種專業的知識縈繞於胸,被佩瑜深深地記在了腦子裡,成了她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他們這恢複高考之後第一屆的學生挺受優待的,報名不用學費,每個月還有生活費補貼,這已經是非常好了,雖然佩瑜並不缺錢。
在經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佩瑜迎來了畢業。
這個時候的大學生,畢業都是由國家進行工作分配的。
佩瑜畢業之後,被分配回了原籍,也就是涼市,被分配到了涼市的政府部門,財務部,從一個小科員做起。
佩瑜感覺很驚喜,雖然她知道他們大多學生都是會被分配回原籍的,但是不到最後都不能夠百分百確定,如今塵埃落定了,她的一顆心也安定了下來。
對於回涼市工作,如果說佩瑜是感到驚喜,那對於沈愛國和陳秀蓮同志來說,就是欣喜若狂了。
沈愛國:“真好啊,我們小魚又回來了我們身邊!”
陳秀蓮:“對啊,她在外面讀書那幾年,我總是擔心她在外面過得不好。”
佩瑜回到涼市之後,迅速地在政府部門入職了,做了一名公務員,開始了她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的生活。
此時的佩瑜已經二十四歲了,處於人生最好的年齡,卻已經算是功成名就了,她打算就做著這份工作一輩子。
至於做生意之類的,佩瑜如今完全沒有興趣,雖然如今正處於改革開放,是最好賺錢的時候。
佩瑜在入職公務員之前,用自己的積蓄買了好幾棟房子,有平房商品房四合院之類的,她的積蓄就是在饑荒年代賣糧食得來的,但是她對外的說法是做生意賺來的。
有了這些房子,她後半輩子就完全不用因為錢財而操心了。
之所以在入職前買房,是因為入職公務員之後花錢不能這樣隨心所欲了,公務員的工資都是有定數的,她可不想因為花錢太多被別人認為自己貪汙了。
沈愛國:“叫你好好讀書,你怎麼還跑去做生意了?”
佩瑜:“那不是改革開放嗎,我做生意支援一下國家政策。不過我以後不做了,就安心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