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天啟王府橫推北越三十城,雙方激戰難休,來自御蘭的兩道御令,徹底打破了僵局。
三王與雪殤君迴歸了,他們在迷霧之海進行了長達半年之久的探索,征戰。帶回來了一個震驚玄域諸國的訊息!
三王在迷霧之海的極盡邊緣發現了一塊新的大陸,這塊大陸的面積堪比擁有五十五個州郡的御蘭帝國,那裡被稱之為東邪嶼。內中不但有邪罰者、罪罰者的蹤跡,還有諸多被邪惡力量同化的人類,而且,那些人類經過邪氣的改造,已經演化成了一體雙身的四手怪物。
那些怪物,最弱的也相當於玄域歸元境巔峰的修行者,其數量雖然只有不足百萬,但其戰力卻是十分恐怖的。除此之外,原本想要繼續探究東邪嶼秘密三王與雪殤君,遭遇了一股神秘力量的阻擊,幾人被困虛化天地之內,半年來竟是沒能登陸東邪嶼。
反而因為他們四人被困,東邪嶼的邪人怪物沉寂配合邪罰者與海妖獸,再度偷襲了兩次聖龍島,造成聖龍島近半設施癱瘓,艦船損失了三分之二。
在這種情況下,聖瓊帝國怒了。向玄域諸國發起了調集令,請諸國共同出兵,蕩平東邪嶼。東邪嶼的勢力不弱,若聖瓊單個與之死磕,很容易給其他兩大帝國有機可趁的機會。開始的時候,還沒幾個響應,不久後,隨著三王將東邪嶼的情況吐露出去後,諸國在兩大帝國的帶領下開始了動員。
如今諸國即便是三大帝國想要繼續擴充套件,也已經是不可能了。玄域就那麼大的地方,除非他們能夠探索出星辰霧海中的新陸地。相比起來,位處海中的東邪嶼,成為了一塊新的蛋糕。
十個州郡便可成就一個附屬國,五十個州郡才是一個帝國,一塊與御蘭帝國疆土面積相近的土地,上面卻只有不到百萬的怪物橫行,這是一個機會。新的土地,預示著新的資源。
無數年來,聖瓊與附屬國東海王朝、北海王朝一直把持著玄域唯一的海岸線,諸國很難插手的海中情況,更別提什麼探索了。金獅帝國第一個表態,願與聖瓊達成聯盟,共同攻伐東邪嶼,不過,在這前提下,還有兩個條件。
第一是,在攻下東邪嶼後,上面的疆土誰佔是誰的;第二,聖瓊需要對諸國開放艦船製造技術才行。內陸諸國的船隻,大多是在江流之上的運輸貨船,不論是大小還是動力速度,都遠比不上在大海上探索了無數年的聖瓊。
這種情況下,御蘭方面也很快表態,條件與金獅帝國一樣。聖瓊帝國沉默了兩天,這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若不聯盟帶動其他人一塊去對付那還不見底限的邪罰者一脈,他們單獨抗衡,很可能成為兩敗俱傷的情況,給予其他兩國一個機會,現今大陸局勢不穩,若是將後背交給他們,聖瓊方面還真是不甘心。
可是要這樣就將他們研究多年的航海技術交出去,卻讓他們更加窩心。
最終,他們想到了一個能夠拖延折中的辦法,即聖瓊派遣技術人員為諸國建造艦船,但是這其中所有的費用及材料,要有諸國自己承擔。
兩大帝國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畢竟,現在局勢不穩,他們也不能逼得太緊。況且,技術人員……到時候,總有辦法讓他們頭頂的聖瓊標籤,變成自己過度的標籤的。
三大帝國協議剛剛達成,便對他們的附屬國發出了徵調令。此次的戰爭命名也被定義成了“伐邪之戰”。
諸國高層心裡各自清楚,他們看中的只是東邪嶼遼闊的土地資源。至於裡面的危險,高階戰力三國方面已經表示會親自處理,剩下附屬國需要負責的便是在三大帝國對付東邪嶼高階戰力的時候,掃平東邪嶼的原住怪物。
當然,這裡面指的高階戰力,是三王那種境界的絕對強者,剩下的天境之流,還需要他們自己去應付。
當各國對東邪嶼的土地資源虎視眈眈,打著“伐邪之戰”的旗號組成聯盟的時候,楚浩雲這邊與北越也在御蘭的兩道御令下停戰了。
兩道御令,使得北越、星月、戰雲三國內心都產生了不滿的心裡。第一道御令,是御蘭要求他們與雲澤國四國共同出兵前往聖瓊集結,這條御令倒也沒什麼。由於東邪嶼遠在迷霧之海深處,伐邪之戰被他們定義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派遣先鋒軍團,配合帝國高手,前往開拓通道,在東邪嶼上共同佔據一塊基地。畢竟,迷霧之海內,除卻東邪嶼的怪物與邪罰者、罪罰者之外,還有諸多隱藏的強大海妖獸。
因此,先鋒軍團的開拓之路任重而道遠。最初定義的是,三大帝國各出五十萬兵力,各個附屬國出兵十萬,也算是聯盟的一種體現。由於先鋒軍團責任沉重,因此,此去的必須是精英中的精英。
接到命令的諸國,都開始了軍團調集。先鋒軍團雖然可能成為送死的存在,但若是誰能最先掌握東邪嶼的情況,那對於未來的戰鬥,將有很大的優勢,使得他們能在第二階段的掃蕩之戰與最終階段的疆土侵佔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而御蘭的第二道御令,令三國不爽,天啟王府這天卻迎來了兩個喜事。第一個喜事,便是這道御令,這是由患君天的心腹親自宣讀的一份女帝御令,正式強調,天啟王府統轄區域,成為了御蘭的第五個附屬國。
一般來說,一個附屬國最少要有十個州郡的疆土,現在楚浩雲坐擁百嶺西川、東陵、賀蘭郡、靈關郡、蒙山郡、青園郡、西州郡七個州郡的疆土,距離一個附屬國度的面積相差不遠,雖然後面三個州郡還沒有完全被掌握,但是御蘭的這道御蘭,無疑是將這些州郡的所有權,宣判給了天啟王府。
北越對此恨得牙根癢癢,但是大勢在前,他們也不得不暫時選擇妥協。御蘭的這一明顯偏袒作法,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隨著東邪嶼的伐邪之戰調令調配,很快便被淹沒在浪潮之中。
原本楚浩雲還在苦思,怎麼才能穩固了新搞到的三個州郡疆土呢,現在御蘭女帝一紙調令,解決了他這個難題。不過,壞處是,御蘭女帝這樣做之後,他的身上將永遠貼上御蘭的標籤,以後想要掙脫就更難了。
相應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僅解決了北越問題,在御蘭女帝正式表態後,兩國三宗勢力也各自暫時偃旗息鼓。御蘭女帝的御令剛出,這個時候再繼續去尋闕九重的麻煩,無疑是自尋死路,還是先等一段時間,待到伐邪之戰開始後,諸國注意力都放在那上面的時候,在收拾他也不遲。
“這女人,真會把握時機。”楚浩雲苦笑,不過也不得不抓住這個機會,配合御蘭女帝將這場戲演下去,從此之後,他便正式成為卡在三國咽喉的一根拔之不掉的芒刺。其他附屬國在準備調令的時候,楚浩雲這邊確是在準備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國大典。
這個提議是殞風爵提出的,他認為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將御蘭的調令完全確實了。只要他的國度成立,不但擁有了穩固的控制範圍,就算以後遇到難以掌控的麻煩,也可以使用御蘭附屬國的名義,名正言順的向御蘭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