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二硝三木炭,點燃的水暖件會産生大量氣體,氣體體積急劇膨脹之下,壓力也會隨之增大,溫度升高,産生強烈的推力。”
“推力撐破鐵球的外層,碎裂的鐵片高速飛出,造成殺傷。”
748提出□□其實也沒有很超前,有考證的□□正式出現在晚唐,也就比此時晚了幾十年,民間其實早有方士煉丹炸爐,只是沒人將這個配方總結為火藥。
748之前為公府球莊製作爆竹,其中也多少參考了□□,再加上後續火工作坊的運作,灣州其實已經培養了一批易燃易爆品的熟手工人,製作□□在技術上沒有門檻。
難的是炮彈的打磨和膛線的製作。
就艦炮來說,滑膛炮的炮筒內部沒有膛線,所以口徑註定受限,精度和射程也不算理想,好處便是便宜、皮實,可以迅速列裝普通木船,對於艦船的再喝要求不高。
線膛炮就不一樣了,因為內含火藥,膛壓註定不能過大,不然很容易就會炸膛。線膛炮因為內含膛線,發射之初會給炮彈增加旋轉力,角度和軌跡也比較穩定,適合精細打擊。
當然,使用火藥炮彈比實心彈威力大,價格也昂貴得多,十分考驗工人技藝。
對了,今天那位再試射中兩拔頭籌的章小娘子,其實是統在火工作坊學塾裡淘到的好苗子。章小娘子的母親章三娘是火工作坊的第一批女工,火工作坊允許女工將家中的兒女送進作坊附帶的學塾,成為第一批女生員。
當初為了學塾收不收女娃,要不要男女混塾還曾爆發過爭論。
最後妥協的結果是,女娃也可以來上課,享受和男娃一樣的餐食待遇,但男女不同塾,學習的內容也有所區別,不過最基礎的數術和理學常識都是要學的,這一點男女都一樣。
這已經是洪么兒等人爭取之後的結果了,畢竟在這個時代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接受自家閨女上私塾,要不是看到只招女工的火工作坊,他們更寧願把閨女拘在家中幹雜活。
章三娘子以前就是這個想法,她也是在作坊幹活後才慢慢轉變了心思。
以前她覺得女娃就該是乖乖在家幹活,看書習字算賬那都是男子的事兒,女人天生愚鈍,便是學了也用不上,最後還是要靠著男人穿衣吃飯。
但現在她不這樣想了,她自己就是家裡的頂樑柱,她賺的銀錢足夠養活一兒一女,走到哪裡都腰桿都能挺得筆直。
聽聞女兒在學塾裡表現出色,章三娘子十分欣慰。是以當洪么兒上門勸說她讓章小娘子繼續進學數術和理學,章三娘子想也不想就答應了。
她並不知道數術和理學是什麼,但她見過洪教習給她們講學的樣子。說起來其實洪么兒的年紀還比她小了不少,但人家說話就是比她們這些目不識丁的人強,她想不明白的問題洪教習一點就透,她也想讓她閨女成為這樣的人。
結果沒想到,這個樸素的願望竟然成就了大唐第一位女性火器學家,連帶著這灣州火器工坊也名聲大噪,甚至發展成為後世鼎鼎有名的書院。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此刻聽完748的解說,李琮陷入了沉思。
託這些年學習理化科學的福,他其實是很能聽懂748說的“壓力”、“氣體膨脹”、“旋轉力”之類的概念,在震驚中清醒過來以後,他的腦子可以冷靜的思索起兩種火炮的優劣。
線膛炮好,但這炮的後坐力太大,一發就已經讓中型戰船搖晃,要是多炮齊射,船的負重必須要大,不然容易傾覆。
但優勢同樣非常明顯。炮彈在擊中敵方艦船,不但對船能造成比實心炮彈大不知道多少倍的傷害,飛濺出彈片還能對人殺傷。
只要船還是木頭的船,帆是布造的帆,那就扛不住一輪火藥炮彈的轟擊。
要這麼算,那肯定還是線膛炮劃算啊!射程遠大還能造成有效殺傷,同等數量的炮彈能造成更大的戰損,貴一點也值得。
沒人比大唐軍隊更清楚長兵器的威力呢!
京城劇變,遠在南洋的李琮看著淡定,其實內心說不慌是不可能的。
三個兄弟因謀逆大罪被貶為庶人,安南守將安祿山縱容吐蕃做大,李瑛內心隱藏多年的火力不足恐懼症也被徹底激發,整個人都陷入到焦慮的狀態。
他倒不是想造反,他是擔心獲得了出海口的吐蕃會進一步拓展勢力範圍。
他可太知道這些人了,貪心不足,欲壑難填,對大唐的土地虎視眈眈。
他管不了了磧西,他還管不了南洋嗎!?
他不理智不客觀,誰在乎吐蕃有沒有水師,能不能形成海上戰力?他就是要恃美行兇,要肆無忌憚地造火炮,花錢砸裝備!
反正現在各大都護府都有來錢道,他安南都護府身板最豐厚,有礦,有錢,有工匠,不惜成本,降維打擊,才能讓他有信心維護大唐的海上商路!
崩山碎石,震天撼地,遠超認知極限的火器。這天底下,有哪家的戰船能扛得住這樣的雷霆一擊?!
於是他毫不遲疑地準了,速度之快,連最統都被驚到了。
不是李琮這是怎麼了?怎麼忽然這麼好說話了呢?!
明明之前給他展示火炮的時候他還推三阻四,一臉不情願地勸統做銀鏡,今天不知道是哪根筋接上了,整個人都通透了不少。
對嘛,這樣才對,有錢了當然要上強度,不然要等著被人打劫嗎?
被隨隨便便摘了桃子的事兒,李琮也不想再經歷一次了吧。